男子吐槽小米汽车充电慢,网友怼回去:你真以为抢电像抢菜一样简单? 话说现在小米

甜美少女心 2025-10-21 13:40:01

男子吐槽小米汽车充电慢,网友怼回去:你真以为抢电像抢菜一样简单? 话说现在小米汽车刚上市没多久,网上就闹腾得不得了。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一边是车主抱怨充电速度没达到预期,另一边是网友觉得吐槽的人根本不懂技术。这种认知上的差距,恰恰暴露了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一个挺普遍的问题:官方实验室里的理想数据,和我们每天开车的现实环境,中间隔着好多道坎。 小米SU7 Ultra在官方宣传里确实亮眼,说什么用自家超充桩11分钟就能从10%充到80%。但这就像餐厅菜单上的图片,旁边总有一行小字注明“仅供参考”。真想达到这种效果,你得找到小米专用的480kW超充桩,还得指望电池温度刚刚好,天气不冷也不热。普通用户平时用第三方充电桩,从20%充到80%大概要25分钟左右,这已经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了。拿理想状态下的峰值性能来要求日常所有场景,难免会觉得落差大。 充电速度可不是车子单方面能决定的,它像个团队合作项目。充电桩的功率、环境温度、甚至电池当前的电量区间,都在里面扮演重要角色。有经验的车主就知道,冬天电池活性低,充电自然会慢点;如果用的是功率不稳定的第三方充电桩,或者电池电量已经比较高(比如超过80%),进入保护性的涓流充电阶段,时间也会拉长。这就像用水管给游泳池灌水,水龙头本身出水量、水管的粗细、游泳池当时还剩多少水,都影响最终灌满的时间。单纯怪“游泳池进水太慢”,确实有点外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厂商的宣传策略也值得琢磨。大力强调“11分钟快充”这种极限性能,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却很少主动普及那些会影响充电速度的现实因素。等用户实际用车发现差距,失望感反而更强。新势力品牌在营销上往往追求爆点,但汽车毕竟是长期使用的大件消费品,用户更需要的是真实、全面的信息,而不是一个容易被现实“打折扣”的性能神话。 从行业角度看,小米汽车作为新玩家,其高压平台和快充技术方向是符合趋势的。但问题在于,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功率超充网络的建设和覆盖,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造成了技术前瞻性与使用现实性之间的脱节。用户买的是现在的车,但厂商展示的可能是需要未来基础设施完全到位才能充分体验的性能。 看待电动车充电问题,可能需要更理性的视角。一方面,消费者得明白实验室数据与现实条件的区别,了解电池特性和充电基础设施的现状。另一方面,厂商在宣传时或许也应更负责,多提供典型场景下的数据,管理好用户预期。毕竟,建立信任比制造一时热点更重要。 su7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之争 小米汽车s7 小米汽车犹豫期 小米车爆燃 小米汽车危害 小米汽车u7 小米车热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8
甜美少女心

甜美少女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