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报道,杨振宁自己讲述的“长寿秘诀”里,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基因。他的原话

霁雾阙任 2025-10-21 10:58:37

10月18日报道,杨振宁自己讲述的“长寿秘诀”里,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基因。他的原话是:“我们杨家传统,都有糖尿病的问题,我的祖父就是糖尿病过去的,我的父亲跟我的叔叔,他们晚年都受到这个糖尿病的痛苦。他们最后过去(死),都和糖尿病多多少少有关系。但是幸运的是,我的母亲带来了好的基因,所以我的兄弟姐妹几个人,都没有糖尿病。所以,我想,这个基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10月18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     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与敬仰。     作为一位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科学巨匠,他不仅以物理成就闻名于世,也让人们好奇:他怎么能在百岁后依然头脑清晰、精神饱满?     其实,生前的杨先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直接。他常说:“基因是最重要的。”     在早年的一次访谈中,杨振宁提到家里的健康史,说得特别坦率:“我们杨家传统,都有糖尿病的问题。”     他的祖父就是因为糖尿病去世的,父亲和叔叔晚年也都被这病折磨。     照理说,这种遗传病的风险会落在下一代身上,可他兄弟姐妹几个都没中招。杨振宁笑着说:“多亏我母亲,她那边的基因好。”     他母亲的确身体硬朗,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仍能自己做饭、下楼买菜。     兄弟姐妹几个的身体底子也都不错,连最小的妹妹都过了八十,还能自己买菜、做饭、出门遛弯。     这让杨振宁觉得,他们家确实是中了“基因彩票”。     但他也从不把长寿全归功于基因。他常强调:“基因只是底色,习惯才是底气。”     他曾笑称自己“懒”,不喜欢刻意锻炼。     年轻时忙科研,没空运动,年纪大了,知道该多动动,可也坚持不下来。     偶尔走走路、踩踩家里的健身车,就是他全部的“锻炼”。     但在其他方面,他却极有原则,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碰任何损害身体的东西。     保持好心态,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     杨振宁说自己很少发脾气,也不跟人争吵。     他相信,生气和焦虑比疾病更可怕。     心烦的时候,他就去书房看书,读着读着,心就静下来了。他说:“书能让我想通很多事。”     他对医学和科学也始终信任。     75岁那年,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手术后,他完全听医生的安排,饮食、运动、休息都严格照做。     二十多年过去,身体依然硬朗。     除了生活习惯,他对工作的热情也令人佩服。     晚年定居清华园的“归根居”,他几乎每天都在书房里工作,看论文、回邮件、修改学生的研究报告。     他年过九旬仍常去高校讲学,面对年轻学生时总精神饱满。       说起自己长寿的原因,杨振宁总是笑着说“运气好”。     年轻时没挨过饿,生活也比较稳定,没有太大压力。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份“运气”里有太多自律。     不抽烟、不喝酒、睡得早、脾气好、相信科学,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他坚持了一辈子。     正是这些简单又稳定的习惯,让他的“好基因”真正发挥了作用。     很多人一提养生,就想着找偏方、吃保健品。可从杨振宁的经历看,所谓的“秘诀”,其实都藏在日常生活里。     基因是天生的,但怎么活,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     杨振宁曾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长寿不是目标,健康地活着才重要。”   他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潇湘晨报·晨视频

0 阅读:11724

评论列表

超龄奶爸 卖奶养家

超龄奶爸 卖奶养家

12
2025-10-21 20:23

这个级别的人物,医疗保健团队都是国宝级

anlsq

anlsq

9
2025-10-21 20:44

除了基因、工作生活习惯和现代医疗保健团队外,还与年轻貌美翁帆女子每日24小时服侍分不开的,应该给她记一功。

用户15xxx81

用户15xxx81

4
2025-10-21 22:12

103岁去世还惋惜,有几个能这么长寿。

lgfdy

lgfdy

4
2025-10-21 19:44

杨振宁63岁就做了心脏搭桥,他的长寿还得益于现代医学!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