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法国惊呆了,德国震惊了,就连美国都傻眼了!因为美媒发现,中国车企生产全球约70%的电动汽车。 搁十年前,谁能想到中国电动车能有这排场? 那时候欧美还在嘲笑咱们 “只会造壳子”,结果咱们闷头搞起了全产业链,从锂矿提炼到电池生产,再到整车组装,一环都没落下。 就说电池这核心部件,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都攥在咱们手里,宁德时代的电池连特斯拉都得抢着用。 更关键的是基础设施铺得快,2024 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桩都到 360 万座了,占全球近 70%,开车出门随便找个服务区就能充电,这种便利度欧美到现在都没追上,美国全境的充电桩加起来还没咱们一个省多。 光产量大还不够,关键是车是真的先进。 小鹏汽车在欧洲卖得火的 G6,带着 800V 高压快充技术,充电 10 分钟能跑 400 公里,欧洲消费者试驾完都直呼 “比本土车懂科技”。 比亚迪更狠,直接在匈牙利建了工厂,从电池到电机全是自己造,搞 “从零件到整车” 的闭环,2024 年在欧洲销量暴涨 216%,把阿尔法・罗密欧、斯巴鲁都甩在了身后。 反观欧洲车企,大众 ID 系列前两年还吹得厉害,结果实际续航虚标、软件系统老出故障,销量一路下滑;法国雷诺的电动车型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要么配置跟不上,根本抢不过中国车。 美国那边更尴尬,电动车市场 12% 的份额里,特斯拉占了快六成,等于整个市场全靠一家撑着。 可就算是特斯拉,现在也有点顶不住了 ——2024 年欧洲市场的 Model Y 销量跌了 17%,从榜首滑到第四,很大原因就是中国车的冲击。 美国想搞保护主义加关税,小鹏汽车之前被征 20.7% 的税,结果人家直接和奥地利麦格纳工厂合作,本地化生产规避壁垒,2025 年上半年欧洲注册量就超 8000 辆,主力车型 G6 占了六成多销量。这波操作下来,美国的关税大棒等于打在了棉花上。 其实这事儿根本不是突然爆发,而是咱们熬了十几年的结果。 早年前就认准了电动化是汽车产业的未来,一边砸钱搞研发,一边铺充电桩、建产业链,硬生生把 “短板” 补成了 “长板”。 反观欧美,德国车企抱着燃油车的老本舍不得放,转型慢半拍;美国一会儿喊着 “制造业回归”,一会儿又搞技术封锁,连电池原材料都得从中国进口,产业链根本接不上。 等到中国车带着技术和价格优势冲进来,他们才发现自己早被甩开了距离。 现在欧洲市场已经有 10% 的电动车是中国品牌,艾睿铂咨询预测到 2030 年这数能翻番。 法国、德国震惊的不只是销量,更是中国车企的迭代速度 —— 这边刚解决快充问题,那边小鹏的 “AI 汽车” P7 + 又要登陆欧洲了; 这边欧美还在纠结充电桩不够,中国已经在研究换电技术的标准化了。这哪是简单的 “造 cars”,分明是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规则。 说到底,这 70% 的占比不是抢来的,是靠技术、产业链和踏实布局拼出来的。 以前觉得汽车是欧美老大哥的地盘,现在才看清,产业革命的浪潮里,谁能抓住趋势、沉下心搞建设,谁就能说了算。 法国、德国、美国傻眼也不奇怪,毕竟他们从没见过这样把 “基建、技术、市场” 玩成闭环的对手 —— 这哪是追上来了,分明是换了赛道领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