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下的“程序陷阱”。它企图把“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把“赃物”当成“筹码”。一旦上桌,我们就输了! 荷兰政府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的理由是“国家安全”,但至今拿不出任何证据。安世作为全球车规芯片龙头,为奔驰、宝马供应关键部件,2024年营收80亿欧元,其中荷兰本土贡献不足5%。 这种“杀鸡取卵”的操作,暴露了荷兰的深层焦虑:既想讨好美国,又怕失去中国市场。 卡雷曼斯在采访中把事件称为“双方僵局”,试图把责任对半分。这种话术和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美方声称“误炸”的套路如出一辙。 但中国企业不是软柿子,商务部当天就对安世中国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掐住其70%的封装产能。荷兰没料到,自己搬起的石头会砸中自家车企的饭碗。 荷兰此次动用的《货物可用性法》,原本是为战时保障关键产业设计的。但这次被用来对付合法中企,就像拿着菜刀闯进超市说“我要抢面包保家卫国”。 更荒唐的是,荷兰法院在未开庭的情况下,就冻结了安世99%的股权,仅保留1股“象征性持股”,这种操作在商业史上闻所未闻。 国际投资圈已开始用脚投票。2025年第三季度,荷兰吸引外资规模同比暴跌42%,多家跨国企业暂停在荷投资计划。 就像2018年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后,美国农村电信公司集体破产,荷兰的“国家安全牌”正在反噬自身经济。 荷兰以为冻结安世就能卡住中国脖子,却忘了自己更依赖中国市场。安世半导体7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而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激光器组件90%需要中国稀土。中方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ASML的产能直接缩水30%。 更致命的是汽车产业的连锁反应。欧洲车企库存仅能维持两周,若安世供应链持续中断,宝马、大众可能被迫停产。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私下警告:“这不是和中国的对抗,是和全球供应链过不去。”荷兰就像举着火把冲进油库,还想让别人夸它“勇敢”。 17世纪荷兰曾因郁金香投机引发经济危机,如今又在半导体领域重蹈覆辙。当年荷兰人用金融衍生品包装郁金香球茎,现在用法律条文包装技术霸权,本质都是制造泡沫收割财富。 不同的是,17世纪的荷兰还能靠航海霸权转嫁危机,而今天的荷兰被困在“美国优先”的枷锁里。2025年6月,荷兰被迫加入美国对华芯片禁令,结果自家半导体产业市值蒸发1800亿欧元。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操作,让荷兰成了全球供应链的“人质”。 荷兰想用“谈判”把非法冻结的资产合法化,就像小偷得手后和失主商量“赎金分期付”。这种套路在商业史上屡见不鲜:1990年代微软用“技术授权费”包装垄断,2010年代高通用“专利费”实施芯片霸权。 但中国不是软柿子。2025年10月,中方启动“不可靠实体清单”,将荷兰半导体设备商纳入制裁。更狠的是,中国资本开始抛售荷兰国债。 截至2025年8月,中国持有荷兰国债规模较年初减少28%。这种“精准打击”让荷兰尝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荷兰的困境暴露了欧洲的集体焦虑。2025年欧盟内部文件显示,43%的成员国反对对华技术脱钩,德国、法国已秘密与中国重启半导体合作谈判。 就像2022年俄乌冲突时,匈牙利顶住压力拒绝制裁俄罗斯,欧洲国家开始明白:盲目跟风美国只会沦为炮灰。 更值得关注的是非洲国家的态度。2025年非盟峰会通过决议,要求“技术合作必须基于平等原则”。这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正在瓦解西方构建的“价值观同盟”。 荷兰的失败源于对技术趋势的误判。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已实现反超,2025年碳化硅产能占全球60%,而荷兰还在为ASML的EUV光刻机维护费焦头烂额。就像当年荷兰用风车驱动经济,中国用5G重构产业——技术代差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规则制定权也在易主。2025年金砖国家启动“数字丝绸之路”,建立绕开SWIFT的区块链结算系统。 当荷兰还在用《货物可用性法》实施长臂管辖时,中国已用数字人民币打通跨境支付通道。这种“去美元化”进程,才是荷兰最深的恐惧。 从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到今天的半导体霸权,荷兰始终在重复同一个错误:把商业竞争变成零和游戏。但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试图用规则掩盖掠夺的行为,终将被规则反噬。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荷兰若继续执迷不悟,终将成为新冷战格局下的“第二个澳大利亚”——表面风光,实则被绑上别人的战车。 你怎么看荷兰设下的这个“谈判陷阱”?
荷兰这波操作,纯属白忙活一场!安世中国直接官宣“单飞”,不听荷兰总部的了,这反击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