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荷兰政府强抢后,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人:我们不执行外部命令! 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掷地有声地打破了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后的僵局。这封信没有半句妥协,字里行间全是“硬刚”的底气,不仅给数千名中国员工吃下定心丸,更相当于给荷兰方面的“强抢”行为泼了一盆冷水——想拿空壳总部遥控中国产能?简直是白日做梦。 这封公开信的核心态度,藏在三个掷地有声的承诺里。它明确告知所有员工,安世中国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任何未经内部同意的外部指示,哪怕是通过办公软件发来的,员工都有权直接拒绝。这话直指荷兰总部的小动作——接管后便急着向中国员工发号施令,妄图用行政手段拿捏生产核心。 如今安世中国直接“亮红灯”,等于斩断了荷兰总部伸向中国工厂的“指挥手”。更解气的是对员工权益的兜底,信中承诺,工资、奖金等报酬会按时足额发放,绝不允许外部力量干扰正常运营。 这背后是荷兰方面的卑劣行径:10月16日,荷兰总部突然切断中国公司的系统权限,还停止发放劳动报酬,想靠断薪逼员工就范。可他们打错了算盘,安世中国直接接下“养家”担子,用真金白银的承诺稳住人心,这哪是被动应对,分明是主动宣战。 最让人安心的,是对员工的后盾支持。信中直言,若有人遭受外部压力,公司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让大家无后顾之忧。这等于给所有员工吃下“定心丸”,不用怕荷兰方面的威逼利诱,更不用在强权面前低头。三句话,三个立场,安世中国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与荷兰总部彻底切割,从此独立运营。 这般强硬姿态,绝非虚张声势。安世中国的底气,首先来自国家层面的坚实支撑。荷兰政府9月30日以“治理缺陷”为由冻结安世全球资产、接管管理权时,恐怕没料到中方反应如此迅速坚决。 商务部直接亮剑,10月4日便对安世中国及分包商实施出口管制,限制特定成品元器件出口,从政策层面为企业撑腰。这种“国家兜底”的硬气,让安世中国有了对抗外部强权的最大资本。 更关键的底气,藏在产业链的绝对话语权里。安世半导体全球超过70%的产品,都要在中国工厂完成封装后才能出货。设计团队、核心生产线、原材料供应商,几乎全扎根在中国土地上。 荷兰总部抢到手的,不过是一间写字楼里的空壳办公室,既没有产能,也没有技术核心,连最基本的订单交付都做不到。没有中国工厂的配合,荷兰手里的“控制权”就是一张废纸,这种“抓不住核心”的窘境,早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荷兰政府这才后知后觉地闯了大祸,10月20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急着放话,希望尽快与中方部长级官员会面,商讨解决方案。这种前倨而后恭的态度,简直是自扇耳光——抢公司时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副志在必得的嚣张模样。 发现控制不了产能,又急着求对话,哪还有半点大国体面?他们恐怕终于看清,没有安世中国的供货,欧洲车企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领域地位举足轻重,宝马、奔驰、大众等欧洲车企的生产线,早就离不开它的供应。 荷兰总部拿不出货,这些车企的生产线就会像断了电的机器,分分钟陷入瘫痪。欧洲汽车行业本就面临能源成本上涨的压力,如今再被芯片卡脖子,损失简直无法估量。荷兰这一下不仅得罪了中国,还把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拖下了水,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和盟友的脚。 更讽刺的是,荷兰方面一边求着谈判,一边还在做着幼稚的挑衅。就在卡雷曼斯喊话求和的同时,荷兰总部仍在试图切断中国公司的系统权限,想用这种小手段施压。可他们没意识到,安世中国早已拉通国内供应链,不仅能保障国内客户的供应,更能从容应对外部的小动作。 这种“打不过就求和,求和还不消停”的操作,只会让人更看清其心虚本质。说到底,荷兰的失算,源于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无知。他们以为靠“强权接管”就能掌控核心资产,却忘了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扎根之处才是真正的话语权所在。 中方能成为安世半导体的产能核心,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配套、成熟的技术工人和庞大的市场支撑,这些都不是一间空壳总部能替代的。荷兰被外部势力唆使,想用“国家安全”的幌子抢利益,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安世中国的硬刚,给所有在海外布局的中国企业上了生动一课:面对强权压迫,一味妥协换不来尊重,唯有自身强硬、背靠国家,才能守住阵地。这场风波也让世界看清,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早已不可撼动,任何想靠不正当手段截取利益的企图,终究会落空。 如今谈判的球踢到了荷兰脚下,是彻底认错,恢复安世的正常经营,还是硬扛到底,看着欧洲汽车产业陷入停摆?答案不言而喻。毕竟,合作共赢才是经贸往来的正道,强权掠夺从来都走不长远。安世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接下来就看荷兰是否有足够的诚意,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
被荷兰政府强抢后,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人:我们不执行外部命令! 10月19日,
自由轻羽事
2025-10-20 21:5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