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 北京

大章章品味 2025-10-20 19:45:26

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 北京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这话听着够硬气,但得先掰扯清楚:荷兰不是主动跳出来当“帮凶”,更像是被美国推着走的“跟班”,而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为了“打服”谁,而是要让它看清——跟着别人砸自己的饭碗,到底值不值。 荷兰最开始的操作就透着心虚。2019年听美国的话禁了EUV光刻机,2023年又把DUV设备也加了限制,到2024年连设备维修都卡脖子 。 可ASML的财报早说了,中国市场占比一度冲到36.1%,是它全球最大的客户。 一边被美国逼着断生意,一边看着自家企业急得跳脚,荷兰这“中立”装得比谁都累。 真正撕破脸是抢安世半导体那回。中资花了近300亿收购的企业,荷兰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资产、罢免中方高管,可从头到尾拿不出半点实锤证据 。 他们以为抢了总部就攥住了命脉,没想到这家企业70%的产能都在中国,中国一搞出口管制,荷兰接手的不过是个空壳子 。这哪是遏制中国,分明是给自己挖坑。 中国的反击没喊口号,直接打在七寸上。ASML的光刻机离不开稀土,镜头镀膜要镧系元素,精密部件靠钕铁硼永磁体,而全球80%的高纯稀土分离产能都在中国 。 新规一出来,想拿稀土就得承诺给中国供货,台积电、三星这些巨头立马慌了——总不能为了帮荷兰丢了中国市场。 荷兰很快就撑不住了。经济事务大臣主动喊话要谈判,ASML偷偷升级中国的维修中心,想稳住客户 。 这哪是被“打服”,是算清了账:跟着美国闹,损失的是585亿欧元的对华进口订单,是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的原料供应,是全国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 其实中国要的从来不是“惨痛代价”,而是一个规矩:别把美国的霸权当圣旨,别拿自己的利益当赌注。 荷兰的例子摆在这,不是要吓谁,是要告诉全世界:供应链的饭碗谁都端着,砸别人的同时,自己的也会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大章章品味

大章章品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