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我们这次全面管控稀土的真正战略用意,是要在10年之内拖慢拖旧美西方的所有重要的工业文明技术。你想啊,我们在不供给他们重稀土的情况下,或只给他们少量的中稀土的情况下,他们所有的工业技术不能产生迭代的进步,而只需要拖他们10年,以咱们的工业技术在2035很可能会领先于全世界1~2 代 去年年底,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同步发布了一份关于稀土出口的新规,文件不长,却藏着个让美西方坐不住的细节——任何国家的产品,只要含0.1%的中国稀土,哪怕没跟中国直接做买卖,对外销售前都得先报备。 这哪儿是普通的出口管控?分明是给全球高科技产业链装了个“调节阀”,而且开关牢牢攥在咱们手里。 这份新规之所以能精准戳中要害,背后是咱们在稀土领域几十年攒下的硬家底,早有“北轻南重”的格局摆在那,白云鄂博的轻稀土占了全球80%的供应量,江西、福建的离子型矿更垄断了70%以上的镝、铽这类重稀土。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电机、5G基站滤波器,甚至战斗机隐身涂层,离了这些重稀土性能直接砍半,谈何技术迭代?更别说加工环节,池汝安教授算过账,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在中国,专利授权量占六成多,高端应用的技术标准也得看咱们的脸色,美西方喊了好几年去中国化,真断了供应,他们的工业链立马就得卡壳。 而面对这道“报备门槛”,美西方也在急着找替代方案,可现实远比他们想的骨感,有人给美国副总统支招,说用缅甸的稀土矿顶缺,结果美国智库直接泼冷水,缅甸的开采设备全靠中国运过去,连提炼技术都得找中国团队,纯属“换汤不换药”。 特朗普甚至还盯上的格陵兰岛,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人去考察一圈,发现当地一天只能开工半天,基础设施差到连矿石运输都成问题,俩矿场常年赔钱,所谓“潜力”不过是画饼;澳大利亚倒是大方,砸了10亿美元给Iluka公司,盼着2030年能供货,可本国网民都忍不住吐槽,成本比中国高了三分之一,真投产了也没竞争力,就算最近莱纳斯公司号称产出了氧化镝,要形成规模、拉低成本,没五六年根本没戏——这还是往乐观了说。 其实,美西方的焦虑,恰恰暴露了稀土产业的硬核门槛,这不是挖块矿、建个厂就能搞定的,核心卡在技术和产业链协同上,咱们的串级萃取技术,能把稀土纯度提上去,还能把环保成本压下来,这是几十年磨出来的真功夫;池汝安教授团队当年研究的成矿规律理论,直接帮着找到好几个超大型矿,让中重稀土储量跃居全球第一,这种技术积累可不是靠抄作业就能赶上来的,更别提咱们还有《稀土管理条例》托底,从开采到出口全流程管控,连产品追溯系统都建好了,想搞小动作门儿都没有。 正是这种“短时间补不上”的门槛,让这次管控成了精准的时间差战略,美西方要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找矿、建精炼厂到稳定供应,没十年八年根本玩不转;而咱们刚好能借着这十年窗口期,把稀土的资源优势彻底转成技术优势。 现在国产光刻机、商业大飞机的核心部件都在突破,新能源产业更是领跑全球,等2035年咱们的工业技术真领先个一两代,美西方再想追可就难了,他们这会儿闹着“自主化”,本质上是被掐住脖子后的应激反应,可产业链讲究协同,不是砸钱就能速成的,总不能指望今天画图纸,明天就造出能跟中国比的精炼厂吧? 说到底,这事儿压根不是短期的贸易反击,而是盘着眼于2035的大棋,咱们不是要彻底断供,而是用管控逼着美西方接受现实:想拿稀土可以,但得承认咱们的产业地位,别一边占便宜一边搞技术封锁。 过去他们总觉得能靠资源掠夺、技术垄断当老大,现在终于碰到了硬茬,等再过十年回头看,这次稀土管控恐怕会成为全球工业格局洗牌的关键一步——毕竟,能决定别人技术迭代速度的,才是真正的规则制定者。
过去72小时,中美稀土博弈没再打嘴仗,直接动了真刀真枪。美国想用立法逼中国让
【1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