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刚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加进对华禁单,格力就转身把30台进口设备订单,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的国产货,交付还提前了四个月。 荷兰这波操作真是够让人窝火的,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跟着别人起哄,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这种造芯片的关键家伙列进禁运清单,明摆着就是想卡咱们脖子。 消息一出来,全球半导体行业都跟着紧张,不少人都捏把汗,觉得国内企业这下该犯难了,毕竟以前不少高端设备都得靠进口。 可谁能想到,格力压根没慌,反手就把30台原定进口的设备订单全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的国产货,更牛的是,交货还比原来提前了四个月。 这哪是被动应付啊,分明是早就备好后手,给了那些搞封锁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先得说清楚,荷兰禁的这两样设备到底金贵在哪。DUV光刻机说白了就是印芯片的"精密打印机",用193纳米的深紫外光把电路图案刻在硅片上,手机、空调里的芯片都得靠它造,尤其是7纳米左右的芯片,现在还离不开它。 碳化硅外延炉更关键,它是造碳化硅芯片的核心设备,这种芯片耐热、省电,新能源车、光伏板里都得用,正好是现在新能源产业的刚需。 荷兰就是看准了这俩是咱们的"软肋",想通过禁运拿捏咱们的半导体产业,逼咱们妥协。 可他们忘了,这些年咱们早就不是只能被动挨打的样子了,他们的封锁,反而成了咱们国产设备加速上位的催化剂。 格力敢这么硬气,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早就在半导体领域憋了好几年的大招。从2015年就开始布局芯片,2018年干脆成立了专门的零边界公司搞研发,那会儿董明珠就说过,哪怕投500亿也要把芯片搞成,当时还有人质疑,现在看来这眼光是真毒。 到2024年,格力自己的碳化硅芯片工厂都投产了,一年能造24万片6英寸芯片,良率稳定在99.6%,比行业平均水平还高,成本反而低了18%。 能有这成绩,说明他们早就对国产设备摸得门儿清,不然敢随便把进口订单换掉?这根本不是赌运气,是对自己多年布局的底气。 更让人提气的是,格力这事还不是个例。这几年国外一搞封锁,国内企业反而都醒过神来,不再迷信进口设备。 宁德时代放着西门子的检测仪不用,自己琢磨检测仪;比亚迪连焊接机器人都自己造,全栈自产。 不是说进口设备不好,是大家终于明白,把核心设备的命门攥在别人手里,迟早要吃亏。就像以前买家电,大家都爱抢进口的,现在格力、海尔这些国产品牌,质量、服务一点不差,还更懂中国人的需求,半导体设备也是一个道理,用着用着就发现,国产的不仅能用,还挺好使。 再说荷兰自己,这么折腾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阿斯麦之前全靠中国市场撑着,现在被禁运搞得在中国大陆的份额都要跌到20%了,30多家荷兰半导体企业联名给政府写信,求着政府放宽限制,可他们政府还跟着美国瞎起哄。 他们以为禁运能拖慢咱们的脚步,没想到反而把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咱们2019年自主半导体设备的市场份额才15%,到2024年就超过40%了,这增长速度,不就是他们逼出来的? 有人可能担心,国产设备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看看格力的投入就知道了,现在他们芯片业务一年能赚35亿净利润,占总利润的10.9%,已经是第二大利润来源了。 而且他们的碳化硅芯片都进了比亚迪、长安的供应链,2025年预计要配套10万辆新能源车。 要是国产设备不靠谱,能有这成绩?再说国家现在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这么大,从材料到设备再到测试,全产业链都在发力,东莞、成都的晶圆厂半年就盖起主体建筑,这效率国外根本比不了。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一场实力的较量,以前咱们技术弱,不得不依赖进口,现在人家一卡脖子,反而把咱们的潜力逼出来了。 格力这次换设备,花了将近22亿,不是小钱,但这钱花得值,既支持了国产设备企业,也给自己铺了条后路,以后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这种"中国式备胎哲学",看着是被动应对,其实是主动布局,今天损失点短期利益,明天换回来的是不受制于人的自由。 想想几十年前,咱们连拖拉机都造不好,现在芯片设备都能自己搞了,这进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企业像格力这样,砸钱、砸人、砸时间熬出来的。 荷兰这次禁运,看似给咱们添了麻烦,实则帮咱们扫清了"等靠要"的幻想,让更多企业明白,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自己干出来。 那些搞封锁的人可能还没明白,现在的中国制造业早就不是当年了,你越堵,我们越要冲出去。 格力这30台设备的订单,就是一张投给国产设备的信任票,也是给那些搞技术霸权的人一记重拳。 以后这样的事儿只会越来越多,等咱们的设备在所有领域都能替代进口,他们再想卖,恐怕都没人要了。这不是吹牛,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不信咱们走着瞧。
必须要跟中国合作!据媒体10月14日报道,美国辉瑞公司CEO在一场晚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