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中国同意谈了!说白了,就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与中国举行视频通话,开展最近的“破冰行动”! 中美经贸这事儿,说起来总像过山车,一会儿剑拔弩张,一会儿又试着握手。这回,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何立峰跟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还有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通过视频通话聊了聊双边经济问题。双方直奔主题,围绕落实今年两国领导人几次通话的共识,交换了看法。简单说,就是同意尽快启动新一轮磋商,下周可能在马来西亚面对面坐下来谈。这算得上最近中美关系里的一个小转折点,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刚上台没多久,关税威胁还挂在嘴边的时候。 先说说背景吧。特朗普第二次当选后,美国那边动作不小,早早就放风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60%的关税,甚至有声音提到100%的极端数字。这不是新鲜事儿,上次贸易战的时候,美国就用关税当武器,搞得全球供应链乱成一锅粥。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坚持自己的发展路子,但同时强调合作空间大。结果呢,今年以来,两国元首通过电话和会晤,多次重申要稳住经贸大局,避免摩擦升级。贝森特上任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点名中国,批评所谓的国家主导经济模式,还催促IMF和世界银行多管管。这话听着刺耳,但也透出美方想谈的信号。毕竟,纯靠关税打下去,美国企业也吃不消,通胀压力山大,供应链断裂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通话内容没细公布,但从官方表态看,焦点在双边经贸的痛点上。美国那边关心的技术出口、知识产权、市场准入,中国强调互利共赢、避免单边主义。贝森特在X上发帖,说跟何立峰聊得坦诚详细,下周面对面继续。美国国务院也发了声明,重申对话意愿,但没松口取消关税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这体现了落实元首共识的诚意。格里尔作为贸易代表,插话的部分估计是关税清单和出口管制,两人联手,美方阵容齐整。整个过程持续一段时间,交换了数据和提案,初步敲定磋商框架。这不是空谈,之前中美在气候融资、金融稳定上小步走过,这次经贸层面再接力,算得上务实一步。 为什么现在谈?说白了,时机到了。美国经济数据不乐观,9月CPI还高位徘徊,企业叫苦供应链贵,消费者抱怨物价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出口韧性强,但外部不确定性多,稳住大盘需要对话。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发声,呼吁美中别让摩擦伤及全球,IMF会议上贝森特的话虽硬,但也留了谈判余地。下周马来西亚会晤,选在那儿不奇怪,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夕,中立地带好办事。预计议题会深挖关税豁免、投资审查、半导体链条啥的,但结构性矛盾短期难解,美国国会那边鹰派议员盯着,特朗普团队内部也有分歧。 这事儿对全球影响不小。中美贸易额去年超60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虽降了点,但基数大。摩擦升级,欧洲、日本、东南亚都跟着遭殃,汇率波动、原材料价飙升。反过来,合作一松绑,市场预期就稳,企业投资敢放手。拿苹果来说,iPhone组装多在中国,关税一加,成本直线上升,美国消费者买单。中国出口商也得转型,加大内销和多元化市场。这次通话后,股市小反弹,道指和上证都绿了绿,美债收益率微降,市场嗅到缓和味儿。但别太乐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谈判容易,执行难。上次第一阶段协议签了,落实率也就六七成,美方小动作不断,中国得留一手。 再看长远,中美博弈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美国想重塑规则,中国要守住底线。贝森特这种华尔街人,精于算计,但忽略了中国市场的深度。过去几年,中国高科技投资猛增,电动车、光伏全球领先,美国单干难敌。反观美国,基础设施老化,债务堆山,靠印钞过日子。合作才是王道,共享数据、联合研发,能让饼做得更大。否则,闭门造车,谁都赢不了。台湾地区那边,防务部最近动作频频,美台军售继续,但经贸通话不直接碰军售,保持界限。国际上,欧盟、日本在观望,期待中美别把火烧到他们头上。
2. 特朗普要求将中国排除出柬泰和平协议签署仪式?中方回应:特朗普通知东盟将中国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