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逃”的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后一个走的人,活了103岁,还生了个人人都认识

地缘历史 2025-10-20 10:54:18

他是最“逃”的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后一个走的人,活了103岁,还生了个人人都认识的明星儿子!   那天他走了,没惊动媒体,也没办葬礼。台湾台北的一家养老院里,103岁的他闭上了眼睛。   没人想到,这个晚景寂寥的老人,年轻时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风云人物、抗战名将、也是被骂最多的“逃兵将军”。   可你要是以为他只是个运气好的老兵,那你就太小看他了。   他打过北伐、抗过日、守过南京、挡过重庆,连“八百壮士”的故事都和他密切相关。   可也就是这个人,每次打到关键时刻,总能带着命跑出来,部队全军覆没,他一个人没事。   他叫孙元良,四川成都人,1904年生。父亲是清朝的知县,六十七岁才得这个小儿子。   家里祖上是浙江绍兴人,叔叔孙震是川军的老将。   这个出身不算差的少年,早早就尝到了“穷”的滋味。   17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只好靠奖学金和亲戚接济读完了中学。   很多人不知道,他最早其实不是学军的,而是想搞政治。   1922年他去了南京,考进南高附中,后来还读过北京法政大学政治科。   可时代变了,书读得再多也抵不过一颗子弹。   1924年,李大钊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推荐他去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一期,蒋介石亲自点名的班底,孙元良文化高,长得也体面,一进校就被编入第三队。   孙中山来学校开学典礼,他是站在队伍最前面举枪敬礼的仪仗兵,风头一时无两。   可刚当兵没多久,他就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北伐的时候,他带兵打奉新,打得很猛。   但问题来了,他没听命令撤退,蒋介石一怒之下下令枪毙。   那时候,军令如山,违令者死。还好薛岳等人拼命说情,蒋才松口饶他一命。   可孙元良也知道,这事闹大了,留在国内是死路一条,就直接跑路去了日本。   蒋倒也没真恨他,反而偷偷给了他一笔钱,还资助他留学。   他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野战炮兵。结果没等毕业,国内战事又起,他扛不住思乡心切,半路跑回国。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是第87师的旅长,死守庙行镇11天,硬生生挡住了日军,成了中国军队第一次正面胜利的主角之一。   蒋介石一高兴,直接把他提拔成88师副师长,后来还当上了师长。   再往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他率88师坚守闸北76天,把日本“三月灭亡中国”的如意算盘给打烂了。   那年,他下了一个著名的命令:让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部死守四行仓库。   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这个决定,把他写进了历史课本。   可打仗不是演戏,胜败就在一线之间。淞沪之后,他又接到了防守南京的命令。   88师守中华门、雨花台那一线,打得惨烈,两个旅长、三个团长都阵亡了。最后,他自己化装成难民,趁乱逃出南京。   这事成了他一生背不掉的争议。有人说他临阵脱逃,有人说他保存了实力。   结果,他被撤职查办,关了42天,最后查无实据,放了。   但风评没那么容易洗白。“飞将军”的外号从那时候开始传开了,不是夸他,是骂他跑得快。   1944年,他在独山战役中立了大功,挡住日军进攻重庆的路线,拿到了“青天白日勋章”。   可1948年,淮海战役一打,他又“跑”了。部队被全歼,他再次孤身逃出战场。   1949年,他重建兵团准备守川东,结果部下起义,他又变装逃进成都,最后辗转去了台湾。   到了台湾,他没再碰军权,和陈诚关系不好,被冷落了。   他转行做生意,开过面馆,当过针织公司董事长。晚年写书、研究军事史,出了不少回忆录。   《亿万光年中的一瞬》《世界军事史》,都出自他手。   他有个儿子,叫孙祥钟,艺名秦汉,是台湾的老牌影星,演了无数经典影视剧。   秦汉说,父亲晚年很少说话,也不谈过去的事,专注养生,喜欢安静。   1985年,孙元良公开站出来,反对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他说自己是历史的见证人,不容歪曲。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北去世,享年103岁,是黄埔一期最后一个离世的学员。   他留下的遗愿是,不留骨灰在台湾,要迁葬南京。那里,有他打过的仗,也有他没能守住的城。 信息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孙元良缘何引争议》——观察者网

0 阅读:197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7

用户10xxx17

12
2025-10-20 17:58

这个人应该对胜负有一定的研究。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