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9日晚,特朗普对着福克斯新闻的镜头说自己“并不想摧毁中国”。 还特意强调自己第一个任期就对中国征了数千亿美元的关税,还说现在新的关税已经涨到155%至157%了,末了又补充一句“中方愿意达成协议”,甚至透露计划两周后和中方在韩国碰面。 这话里的门道可不少,先说说他提的“数千亿美元关税”,这倒不是瞎编。早在2018年3月,他就签过对华贸易备忘录,当时就放话要对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还说“这只是开始”。 后来几年里关税范围越扩越广,从电子产品到家居建材都没放过,2025年9月还刚宣布对进口家具征30%关税,对厨房橱柜这类建材征50%关税,算下来累计涉及的金额确实能凑出“数千亿美元”的规模。 不过他说的新关税“155%至157%”,这数听着着实吓人,翻遍最近的消息,不管是美国商务部的公告还是主流媒体的报道,都没见过这么高的税率,之前他最多也就喊过要征60%关税,实际落地的最高也就50%,估计这又是他惯常的夸张说法,用来施压的意味更重。 至于“中方愿意达成协议”,这话可不能只听他一面之词。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商务部早就说过“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确实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坐下来聊,但绝不是忍气吞声接受条件。 就像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的,中国经济韧性足,能扛住外部冲击,但关税这东西最终是进口国消费者买单,美国老百姓买东西贵了、企业成本高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损失。 就在特朗普说话前几天,10月14日商务部还刚回应过美方的关税威胁,明确指出美方一边要谈一边搞限制措施,根本不是相处的正确之道,这态度可算不上“愿意随便达成协议”。 更有意思的是他说“两周后在韩国会面”的说法。目前不管是中国外交部还是韩国官方,都没放出过相关的会面消息。 中韩关系最近确实走得挺近,2024年5月李强总理还在首尔见过尹锡悦,双方都想深化经贸合作,今年前三季度中韩贸易额都快超过中日了,但这可不等于中美会特意跑到韩国去碰面。 倒是10月底中美经济工作组刚在华盛顿开了第六次会议,时隔一个多月就碰头,说明双方沟通渠道一直通着,或许他说的韩国会面是把后续沟通安排给安错了地方。其实特朗普这套“一边放狠话一边喊谈判”的路数早就不新鲜了。 当年他搞关税战的时候,美媒就骂这是价值1.4万亿美元的“赌博”,警告会导致美国通胀加剧、就业流失。结果也确实如此,2025年他对中型卡车征25%关税后,美国卡车经销商立马抱怨成本涨了不少,最终还得转嫁给消费者。 现在又拿夸张的关税税率说事儿,无非是想在谈判前占个心理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他特意提“不想摧毁中国”,跟之前动辄喊“贸易战”的强硬姿态比,确实软了点。这背后恐怕也有美国国内的压力,毕竟中美经贸互补性摆在这儿,美国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也是美国不少农产品的重要买家。 真把关系搞僵了,美国农场主、零售商第一个不答应。中方这边也一直保持着理性,既坚决反制不合理的关税措施,比如对美方船舶收特别港务费,又没关上对话的大门,这种“软硬不吃”的态度,估计也让特朗普明白光靠施压没用。 至于他预测的“两周后会面”,不管地点是不是韩国,中美经贸层面的沟通肯定还会继续。但要说中方会像他暗示的那样“乖乖妥协”,那可太不了解中国的底气了。 从2018年关税战打到现在,中国早就构建起更稳固的国内市场,外贸也在往欧洲、东南亚这些多元化方向走,不是非依赖美国不可。更何况商务部反复强调,谈判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想让中国单方面让步,根本不现实。 特朗普这通采访还是老套路:先用夸张的数字唬人,再放个“愿意谈判”的台阶,既想显得自己强势,又想逼对方主动让步。但现在的中美经贸关系早就不是谁能单方面说了算的,真要解决问题,还得拿出点诚意,别搞那些“一边威胁一边喊谈”的小动作。 至于两周后能不能谈成、在哪儿谈,还是得等双方官方的消息,毕竟特朗普的话里,水分从来都不少。
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
【58评论】【10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