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百姓看病,只是想解决不舒服症状而已。 哪些地方不舒服?门诊患者常常描述:

向薇谈养 2025-10-20 09:47:26

很多老百姓看病,只是想解决不舒服症状而已。 哪些地方不舒服?门诊患者常常描述:夜里惊醒、做梦多;手脚发麻;脾气急躁,大便总是不成形;睡觉时脚冷,吹不得风扇;吃饭没胃口,一吃饭就打嗝;想吃水果不敢吃,吃完就完整地拉出去;肚子很大放屁多、打呼噜;走几步路就头晕…… 这类未下定义的“小问题”,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大病,可是却非常折磨人,却又找不到对症的特效药去治,带着一身不适去医院,做完一系列检查,结果却可能一切正常。这种指标和感受的错位,造成了急躁、焦虑、强迫症。 其实这时候就应该给自己信心,多尝试一些方法,有这个病,肯定有源头,肯定有办法解决。你看有的人脚凉,没有哪个西药在治脚凉啊那怎么办?只能忍着。最后来看中医,一剂药补肾引火归元,第二天就暖起来啦。 有一些患者头疼,有时左边痛,有时右边,只能日复一日吃止痛药,而实际上就是肝胆气机不畅,有郁有瘀,用药通一下,感觉脑子也清醒了起来。 有的人皮肤长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扁平疣、湿疹、老年斑等,以为长出来就不能治了,其实都是湿浊淤堵,清一清就好了,要是去激光点,不但痛,还有留疤的风险,有时候点完又长了。 前几天有个惠州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十几年,在我这里治疗二十天,身上有些脚麻木、泡沫尿等问题都好转了,空腹血糖也开始下降,这就是个非常好的信号,但对他个人而言,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改善是:“服药后有力气了,疲乏改善了。” 有力气活动了,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奢求。我们健康人感受不到的,确是很多人羡慕的事情,所以要好好珍惜。面色从暗黄转为亮泽,神态从疲惫转为舒展,体力从虚弱转为充沛、手脚暖了、夜里可以睡到天亮了、终于有胃口吃饭了……这些都是很珍贵的,无法被量化在化验单上,却是无比真实、无比重要的愈后。 中医的优势:不治“人的病”,而治“病的人”。中医的思维,恰恰擅长处理这种“化验单”与“不舒服”之间的矛盾。因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始终是活在具体生活里的、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治的不是一个名叫“糖尿病”的病,而是一个“畏寒怕风、疲劳出汗、手脚麻木”的人。我们调的不是一个“高血脂”的指标,而是一个“头晕眼花、心烦易怒、睡不安稳”的人。 在这里,我想为大家提供一个中医视角的定心丸:请务必相信自己的身体感受。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让你回归一种 “舒适” 的生命状态。而很多指标的正常化的开端,往往就是你先感觉到自己舒服了。 这就像治理一片盐碱地。你不能只盯着土壤的酸碱度指标,一味地往里倒酸。真正要做的是植树造林,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生态好了,土地自然会变得肥沃。

0 阅读:108

猜你喜欢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