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群众抛弃了公交,而是公交抛弃了群众”,这句感慨道尽了北京公交的现实困境。 为降本增效,北京公交近年持续缩减运力:2024年运营线路减少24条、车辆缩减1413辆, 2025年初更有线路班次减半,发车间隔拉长至20-60分钟,平峰等车半小时成常态。 服务缩水直接导致客流下滑,2024年地面公交客运量仅为2019年的65%, 中心城区日均流失208万人次。早高峰车挤不上、错过一班就迟到的焦虑, 让不少人转投其他出行方式。而客流下降又加剧财政压力,尽管仍有新能源车辆等专项补贴, 但日常运营缺口难补,公交企业陷入“客流降—缩班次—更没人坐”的恶性循环, 专53路、652路等因“低客流”被停运撤销。 如今,北京地面公交平均速度仅6.25km/h, 慢于自行车,年轻群体大量流失,车厢“银发化”明显。公交的核心竞争力本是便捷与服务, 若一味以“降本”牺牲民生需求,失去的不仅是客流,更是公共服务的温度与群众的信任。 网友:二十年前我上下班都是公交。现在是步行,共享单车和地铁。 偶尔公交车,车上大部分都是老人,公交线路和时间确实需要优化。 大家怎么看?
网友吐槽,上海71路公交车,从迷惑到绝望只有三秒,如何善意的提醒这位呢?[无奈吐舌]
【22评论】【12点赞】
阳春照
没有老年人,公交车会更少
宋平
建议老人都骑自行车
疾风知劲草
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些城市的公交集团,人员构成是:每5个员工中,只有1个一线司机,其余4个是领导+后期,这样的机制不改变,盈利很难。
用户10xxx45
建议加大电动自行车的补贴,让电动车做为老百姓出行的主要方式。
用户10xxx12
压缩班车裁剪线路根本问题是缩减开支降低成本
年年有鱼
最反感拿安全当挡箭牌!我们这里公交车运行本来就慢,前几年又出新规,过斑马线必须把速度降到15公里左右,本来运行平稳的公交车抖动非常厉害,乘客必须坐下来了才能起步(遇到有些啰啰嗦嗦的没有几分钟根本出不了站)。比地铁停车时间还要长!
红颜
除了早晚,别的时间段,就只剩下老年卡
冰雪紫芝恋
其实就是私家车多了
秋天的童话
城里人都有老年卡,农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