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创新·智领全球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正式举办。作为“瑶光2025”战略关键收官阶段的重要活动,奇瑞不仅集中展示了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更通过全球共研、技术开源与生态共生,向世界展现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这场科技盛宴的核心是奇瑞系统化展示的五大技术领域成果。火星架构带来了飞鱼底盘和EMB电机直驱制动技术,能将制动距离缩至32.41米,方舟两栖技术更是让纵横G700成功横渡长江,展示了新能源车的水上通行能力。鲲鹏动力阵营的发动机热效率冲到48%的全球新高,犀牛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10Wh/Kg,还支持4C快充,未来还将推出更安全的固态电池。灵犀智舱让车机系统能像贴心助手一样理解乘客需求,猎鹰智驾系统则朝着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的目标稳步推进。银河生态布局的1.2兆瓦迅龙秒充技术,充电五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续航,墨甲人形机器人和凌霄飞行平台也展示了奇瑞对未来出行生态的广泛探索。 技术突破直接反映在市场表现上。今年前三季度,奇瑞卖出了超过200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卖了58.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7.1%,这个增速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海外市场更是奇瑞的强项,累计出口量已经突破500万辆,每25秒就有一辆奇瑞车驶向海外。9月底奇瑞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募资90多亿港元,大部分将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中。 奇瑞的“不客气”姿态背后,是其独特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开阳实验室与全球59所高校合作,建立起“双向奔赴”的产学研机制,成功时共享成果,失败时由奇瑞承担风险。今年4月发布的混动技术开源计划,更是把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向行业开放,这种“科技普惠”思路试图改变传统车企各自为战的竞争逻辑。 奇瑞的技术实力确实今非昔比,但挑战依然清晰可见。虽然新能源车增速很快,但整体销量中传统燃油车仍占很大比例,转型的船大难掉头。全球化布局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壁垒,都是实实在在的考验。开放技术生态这种模式本身也有风险,如何平衡开源共享与保持自身竞争优势,是奇瑞需要持续解答的课题。 从“小草房”创业到世界500强第233位,奇瑞的跃升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尹同跃强调的“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理念,指向了一种长期主义发展观。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奇瑞的“技术立企”之路能否引领中国品牌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这场实验的结果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格局。奇瑞 奇瑞品牌 奇瑞ⅴ 奇瑞全球战略 奇瑞全球创大会 奇瑞汽车终身 奇瑞创新大会 奇瑞智能化战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商:“偷工减料,造假售假,搞恶性内卷,最终必将走绝路!”比亚迪:“赞同!”
【20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