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间,国内数据中心里曾经随处可见的绿色“英伟达Logo”消失得像被人瞬移走。它的高端GPU市占率从95%掉到了0%,相当于直接切掉了公司一年四分之一的潜在现金流,也把中美科技竞争推入一条更加陡峭的山路。 💸 数字背后的商业阵痛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最近亲口证实了这个“归零”过程,他将此形容为被一把名叫“出口管制”的钳子夹住了脖子。这对英伟达的打击是实实在在的。2026财年第二季度,英伟达中国区收入暴跌至2.8亿美元,比一年前同期缩水94%,其中核心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仅有可怜的0.17亿美元。公司甚至出现价值42亿美元的H100芯片积压在仓库无法交付的窘境。黄仁勋警告说,“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他估计中国市场本应有500亿美元的商机,这个巨大蛋糕英伟达现在只能看着却吃不到。 🛡️ 三重压力挤压生存空间 英伟达遭遇的困境源于三重压力。美国自2022年起实施多轮对华先进AI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阉割版”H20芯片销售也几乎停滞。与此同时,中国监管层鼓励企业减少对受控美制AI芯片的依赖,华为昇腾等本土算力正快速填补市场空白。更让英伟达担忧的是,美国议员甚至考虑将CUDA软件生态也纳入管制范围,这直接威胁到英伟达最核心的竞争力。 🚀 中国本土算力的快速崛起 压力之下,中国本土AI算力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华为昇腾910系列正快速扩产,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加大自研芯片投入。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这些人才正转向本土算力平台。清华、北大等高校联合开展的“Open1000”计划,用1000张国产芯片在6周内复现了GPT-3.5级别的模型,成本仅为英伟达方案的23%。在医疗、工业、农业等垂直领域,基于国产芯片的AI应用已经跑出差异化优势。 🌍 全球科技生态的分化风险 这场博弈的影响远超两国范围,可能导致全球科技生态走向分化。未来可能出现“中美双栈”平行宇宙:美国主导的“NV GPU + CUDA”生态与中国主导的“国产GPU/ASIC + 开源模型”生态并行发展。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可能成为新一轮“算力外交”的战场。这种分化将提高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协作成本。 💡 竞争背后的本质与未来 这场竞争的核心已超越商业利益,上升到发展主导权的层面。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叠加中国推动本土替代,形成“政策剪刀差”,将英伟达的市场份额挤压至零。但技术发展路径多样,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可能重塑竞争格局。黄仁勋曾表示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这场博弈远未到终局。英伟达 英伟达技术 英伟达公司 英伟达市值大涨 英伟达市值回落 英伟达AI实力 科技英伟达 英伟达营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忽然之间,国内数据中心里曾经随处可见的绿色“英伟达Logo”消失得像被人瞬移走。
甜美少女心
2025-10-19 07:39:29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