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

波览历史 2025-10-19 01:52:40

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荷兰的操作本质上是一场不计后果的豪赌,赌注是本国核心产业的未来。靠着ASML在光刻机领域的垄断地位,荷兰本该在中美之间保持务实合作,可它偏偏选择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砸中国的碗。   中国市场早已是ASML的营收支柱,每年从中国赚走的利润占比超过三成,比美国和韩国加起来还多。   即便如此,荷兰政府还是在2023年接连出台管制措施,先是要求先进光刻机出口必须拿许可证,后来干脆全面禁止主流设备对华销售,只敢用些老旧产品敷衍了事。   更过分的是对安世半导体的公然抢夺。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通过正规流程收购了这家荷兰企业,之后又投入巨资升级设备,让这家曾经不起眼的公司成长为全球车规芯片领域的龙头。   这些年里,安世半导体给荷兰缴了不少税,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可在美国的压力下,荷兰政府说翻脸就翻脸。   荷兰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罢免了中方高管,把99%的股份强行托管,完全不顾商业合作的基本底线。   荷兰政府显然没搞清楚,现在的全球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产能不在荷兰本土,而在中国东莞,80%的终端产品都是在那里生产的。   荷兰抢了股权,却拿不到实际的生产能力,中国一道出口管制令,就让荷兰手里的股权变成了空壳。   最惨的是夹在中间的欧洲车企,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一断,雷诺、大众等车企的库存只够维持几周,工程师们每天不是琢磨造车,而是算计芯片还能撑多久。   欧盟本来就计划靠芯片法案自救,可本土芯片产能连全球的3%都不到,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荷兰的底气看似来自ASML的技术垄断,实则根基早已被中国握在手里。光刻机看着技术含量高,核心部件却离不开中国的稀土。   每台先进光刻机都要用到好几公斤特种稀土,而且必须是纯度极高的品种,目前全球九成以上的高纯度稀土冶炼产能都在中国。   2025年10月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ASML立刻慌了神,派人到处找替代来源,可越南、缅甸只有稀土矿,没有提纯能力,美国和澳洲的新建工厂产能极低,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有行业内的人说,要是稀土供应真的收紧,ASML的生产线可能要减产九成,到时候别说赚钱,能不能维持运转都成问题。   荷兰国内的产业界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和政府的对华政策严重脱节。   ASML的对华销售占比一直在上升,德国蔡司等核心部件供应商也明确表示要继续和中国合作,大量荷兰中小企业更是私下调整供应路线,生怕失去中国市场。   这些企业心里清楚,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荷兰每年要从中国进口几百亿欧元的关键材料,这些材料是生产电子产品的必需品,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就算能找到,成本也要大幅增加。   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被动应对,而是精准打击的组合拳。针对安世半导体被冻结,中国直接限制其中国工厂的产品出口,让荷兰手里的股权变得毫无意义。   同时也给国内的士兰微、华润微等企业创造了机会,这些本土企业迅速承接了特斯拉、比亚迪等客户的订单,填补了市场缺口。   在光刻机领域,中国的国产替代也在稳步推进,自主研发的光刻机已经能满足部分先进封装需求,让ASML的市场份额悄悄下滑。   荷兰跟着美国起舞,却没得到任何实际好处,反而把自己推到了两难的境地。美国嘴上喊着支持荷兰,实际上却在偷偷囤积中国稀土,高通、英特尔等企业根本不会为了荷兰牺牲自己的利益。   欧盟内部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德国、法国的车企因为芯片短缺叫苦不迭,对荷兰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重。   荷兰本来想靠美国撑腰打压中国,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了美国棋盘上随时可以被牺牲的棋子。   这场博弈的关键从来不是技术或市场的单一较量,而是规则的重塑。   中国之所以要对荷兰采取强硬态度,就是要让全球都看清楚,在科技战中没有所谓的“中立”可言,任何试图骑墙的国家,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荷兰的案例会成为一面镜子,照见那些追随美国的国家的未来,也让更多国家明白,商业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而不是跟着地缘政治的指挥棒乱舞。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