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曹德旺,人们最先想到的是 “中国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创始人” 这些耀眼标签,却鲜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妻子陈凤英数十年的默默支持。1969 年,22 岁的曹德旺还是福建福清县一个普通农民,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打工,经人介绍与同村姑娘陈凤英结婚。彼时的陈凤英没读过多少书,却有着农村女性特有的勤劳与坚韧,婚后不仅操持家务、照顾公婆,还在曹德旺外出闯荡时,独自撑起整个家。 1976 年,曹德旺抓住改革开放初期的机遇,开始涉足玻璃生意,从倒卖玻璃到创办小作坊,再到 1987 年成立福耀玻璃,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危机。据曹德旺在自传《心若菩提》中回忆,1983 年他因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甚至想过放弃,是陈凤英变卖了自己的嫁妆首饰,凑齐 5000 元钱帮他度过难关。“那时候她跟我说,‘你放心去闯,家里有我,就算赔了,我们还有田可以种’”,正是这份无条件的信任,让曹德旺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随着福耀玻璃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曹德旺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3 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其个人财富达 1050 亿元。但他与陈凤英的婚姻始终保持着平淡与真诚,陈凤英从未参与公司管理,依旧保持着低调的生活,不穿名牌、不逛奢侈品店,每天的生活就是买菜、做饭、散步,用曹德旺的话说:“她是我这辈子最坚实的后盾,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 2018 年,一则 “曹德旺将 160 亿财产转移至妻子陈凤英名下” 的消息引发外界热议。根据福耀玻璃发布的公告,曹德旺将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及名下房产、存款等资产,通过赠与的方式转移给陈凤英,转移资产总价值约 160 亿元,占其当时个人总资产的 15% 左右。这一操作在商界极为罕见 —— 通常企业家会将财产留给子女或用于慈善,而曹德旺却选择全部转移给妻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对陈凤英再三叮嘱:“亲爱的,这些财产在我爬进棺材之前,绝对不能给儿女,就算我走了,也要根据他们的表现再决定是否分配。” 面对妻子 “他们都是亲生的,为什么不给” 的疑惑,曹德旺的回答冷静而深刻:“我不是不爱儿女,而是太爱他们了。如果现在就把财产给他们,他们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变成只会挥霍的‘富二代’,这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他们。” 他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财富是靠双手打拼而来,深知创业的艰辛与奋斗的价值,希望儿女能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凭借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依赖父母的财富。 事实上,曹德旺对子女的 “严苛” 早有体现。他的儿子曹晖从福耀玻璃基层做起,从车间工人到部门经理,再到后来的公司总经理,每一步都是靠自己的业绩打拼,曹德旺从未给予过特殊照顾;女儿曹艳萍则选择远离商界,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过着低调的生活。曹德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不会给儿女留太多钱,我的责任是把他们培养成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财富的奴隶。” 曹德旺将财产转移给妻子并拒绝过早传给儿女,看似 “反常”,实则体现了他独特的财富观与教育理念,主要源于三个层面的考量: 其一,对妻子的 “感恩与补偿”。在曹德旺看来,自己的财富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夫妻共同努力的结晶。陈凤英数十年的付出,理应得到应有的回报,将财产转移给她,既是对妻子的感恩,也是对这段婚姻的尊重。他曾说:“这些钱本来就有她的一份,现在只是还给她而已,她想怎么用都可以,但前提是不能惯坏儿女。” 其二,对子女教育的 “长远规划”。曹德旺深知 “富不过三代” 的道理,他认为,过多的财富会让子女失去奋斗的目标,甚至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直接给予财富,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责任感与价值观更为重要。据了解,曹德旺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儿子曹晖在国外留学时,曾因生活费紧张兼职打工,曹德旺得知后不仅没有额外给钱,反而鼓励他:“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比花父母的钱更有意义。” 其三,对财富本质的 “清醒认知”。作为一名企业家,曹德旺始终认为,财富是社会赋予的,最终要回归社会。除了转移给妻子的 160 亿财产,他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截至 2023 年,累计捐款超过 160 亿元,涉及教育、扶贫、救灾等多个领域,其中 “河仁慈善基金会” 是中国首家以捐赠人姓名命名的非公募基金会,专注于资助贫困学生与公益项目。“财富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使用,当你用财富帮助更多人时,它才有真正的价值”,这是曹德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今,曹德旺已年过 70,依旧活跃在商界与慈善领域,而陈凤英则继续过着低调的生活,两人的儿女也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没有出现 “富二代” 常见的负面新闻。曹德旺的 160 亿财产转移,不仅是对妻子的深情告白,更是对子女的 “别样父爱”,它打破了传统 “父传子” 的财富传承模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能力与品格” 的道理。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曼斯近期致函议会,将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决策推给企业商会人员,称与政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