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曾谈高龄恢复中国籍杨振宁一生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欢迎补充):
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书香门第,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艰苦环境中接受顶尖学术训练,奠定物理基础。
1945年,赴美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后获博士学位。
1954年,与罗伯特·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理论,成为现代粒子物理基石之一。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物理学界传统认知。
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华人诺奖得主,时年仅35岁。
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1971年,成为首位回国访问的华裔顶尖科学家,开启中美学术交流大门。
1973年,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接见,是毛泽东首次会见华裔科学家。
1996年,接受清华大学邀请,参与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2004年,与28岁的翁帆女士结婚。
2004年,82岁高龄重返讲台,在清华讲授《普通物理》。
2015–2016年,参与发起未来科学大奖,推动中国民间科学资助体系建设。
2017年,95岁高龄加入中国国籍。
2025年,仍活跃于公众视野,参与学术与社会活动,成为中国科学精神象征。
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这些节点不仅勾勒出杨振宁的学术轨迹,也体现了他作为中美科学桥梁、教育推动者和文化符号的多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