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深夜12点,汽车圈就被两份成绩单炸醒:比亚迪三季度营收2011.25亿元,首次超过同期特斯拉,净利润稳拿116亿;赛力斯更狠,前三季度净利润40.38亿,同比直接扭亏,股价跟着狂涨271%。不只是这两家,17家车企扎堆交出增长答卷,威迈斯、威唐工业的订单量甚至翻倍增长。 亮眼财报背后藏着危险的信号。比亚迪营收虽然比特斯拉多出200亿,净利润率却只有5.7%,不到特斯拉18.5%的三分之一。这种“以价换量”的玩法在财报里特别明显:三季度每卖一辆车平均赚8600元,比上半年少了2000块,卖得越多单车利润越薄。 赛力斯的扭亏神话更要拆开看。40亿净利润里将近30亿是政府新能源补贴,实际造车业务才赚10个亿。问界M7降价促销之后,单车毛利率不到15%,比理想汽车低8个百分点。更扎心的是研发投入占比仅3.2%,华为收走技术授权费后,赛力斯更像高级代工厂。 供应链企业的订单翻倍未必是好事。威迈斯工人最近在社交平台晒加班记录:为赶比亚迪订单连续工作28天,生产线故障频发。这种野蛮增长像极了当年的共享单车泡沫,等车企开始去库存,这些供应商马上要面对产能过剩的噩梦。 新能源汽车的“虚假繁荣”开始显现。某券商测算过,现在每卖一台电动车,各级补贴加起来能占到车价30%。等2026年补贴彻底退坡,这些漂亮数据能不能扛住市场检验真要打问号。更别说欧洲反补贴调查步步紧逼,比亚迪出口车已经被迫涨价15%。 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虽然赛力斯股价今年涨了271%,但私募圈流传的尽调报告显示,超过60%的涨幅来自游资短线炒作,真正长期持有的机构不到10家。这种暴涨像在沙滩上盖楼,财报公布当天就有大股东减持3.5亿。 最该警惕的是技术同质化危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赛力斯的增程技术,本质上都是现有方案的微创新。当所有车企都在卷续航、拼屏幕数量,真正颠覆性的固态电池和智能驾驶反而不见突破。这种“内卷式增长”可能让中国车企错过下一代技术窗口。比亚迪销量 比亚迪市值 比亚迪营收 比亚迪汽车营收 比亚迪汽车集团 特斯拉利润 赛力斯三季报 比亚迪单车利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