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车企都在价格战的“宽门”里挤得头破血流时,华为却默默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华为不造车,要帮助车企造好车”,这句曾被无数人嘲笑为“文字游戏”的战略,如今正以“五界十车”的宏大布局,展现出恐怖的统治力。但,这仅仅是开始。 赛力斯SF5车主王先生上个月刚换了问界M5,他说华为展厅的销售压根不提车架参数,全程演示鸿蒙车机怎么连手机:“感觉买的不是车,是带轮子的超级终端。”这种打法确实聪明,传统车企比发动机变速箱,华为直接切到智能座舱赛道,光鸿蒙系统流转手机应用的功能就让很多年轻人买单。 深入合作的车企却开始心里打鼓。江淮内部人士透露,华为技术团队直接驻厂参与底盘调校,连螺丝扭矩标准都要按华为规范来。“说是赋能,实际连售后数据都要走华为云,我们快成代工厂了。”这种控制欲在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上特别明显,车主遇到故障时,4S店技师得先联系华为工程师解锁权限才能检修。 华为的“五界”野心藏在HarmonyOS智能座舱的代码里。余承东去年演示过手机-车机-手表无感互联,未来甚至能打通智慧屏和全屋智能。想想看,你车的导航能预测家里空调该几点启动,这种生态黏性哪个传统车企玩得转?比亚迪去年研发投入超特斯拉,但软件团队规模还不到华为车BU的十分之一。 危险信号已经若隐若现。某新势力高管在供应链会上吐槽:“用华为全家套件,车价30%都得付给华为,利润比代工还薄。”更棘手的是数据主权问题,华为智选车要采集2000多项驾驶数据,这些黄金矿脉最终都流进华为云端。长安去年突然暂停阿维塔与华为合作,明面说“技术路线调整”,业内都猜是不想被抽空灵魂。 传统车企现在陷入两难:不用华为方案,车机系统被用户骂“老年机”;用华为方案,慢慢就会沦为硬件组装厂。广州车展上看到博世展台冷清得很,这种落差就像当年手机行业——高通联发科卖芯片还能活,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整机厂反而倒了。 华为模式最狠的是绑定用户习惯。问界车主平均每天用车机90分钟,超过手机娱乐时长,这种依赖感根本不是降价5万能抢回的。但把汽车变成科技快消品真的好吗?某碰撞测试工程师发现,某些华为系车型为迁就穹顶屏视野,A柱强度比同级弱10%,智能化的代价或许是安全冗余的妥协。问界 华为问界M7 华为车问界m9 华为车问界M8 华为问界销量 华为尊界汽车 华为进军汽车界 华为车企关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