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生一起惨案:34岁女子用皮带上吊身亡,更令人痛心的是,她自杀之前还把年仅7个月大的女儿溺死。 这名女子是法国籍,是中国台湾和法国混血,本来就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个孩子也是她第一胎,平时需要吃药。事发这天,她把丈夫和女佣支开,写好遗书:自己很不开心,对不起丈夫。 很难想象,一个刚成为母亲七个月的女人,在做出那个极端决定时,心里藏着多少翻涌的绝望。七个月大的宝宝,大概刚学会在妈妈怀里蹬腿,饿了会发出细细的哭声,看到熟悉的面孔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可这些本该是治愈人心的瞬间,在这位混血妈妈的世界里,或许早被抑郁症的阴影盖得严严实实。她是台湾和法国的混血,两种文化的背景没给她带来双倍的温暖,反而可能让她在身份认同里多了些拉扯——在香港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她或许既没完全融入本地的生活圈子,又离家乡的熟悉感很远,像个悬在半空中的人。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不开心”,这一点说了很多年,可真到了现实里,还是有太多人把它当成“想不开”“太矫情”。这位妈妈平时需要吃药,说明她的病情已经到了需要医学干预的程度,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扛过去。第一胎的妈妈本就容易陷入手足无措,喂奶的疼痛、睡不好的夜晚、对孩子健康的焦虑,这些细碎的压力堆在普通人身上都够呛,更别说压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头。她大概也试过求救吧?或许跟丈夫提过心里的难受,可对方可能以为只是产后情绪波动,劝她“忍忍就过去了”;或许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可身边的女佣是雇佣关系,很难聊到心里去,远在台湾或法国的家人又隔着山海,电话里的安慰总显得轻飘飘的。 事发那天,她特意把丈夫和女佣支开,不是想搞什么秘密,而是想在最后时刻,给自己留一点“安静”的空间——哪怕这个空间里充满了毁灭的念头。写遗书的时候,她只说了“自己很不开心,对不起丈夫”,没提孩子,没提自己的病,或许在她混乱的认知里,把孩子带走,是不想让这个小生命跟着自己受苦,可她忘了,生命本身就有活下去的权利,哪怕带着伤痛长大,也比从未感受过阳光要好。这种以“爱”为名的伤害,才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她不是坏人,只是病得太重,重到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保护,什么是残忍的剥夺。 这些年,产后抑郁症的话题越来越受关注,可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帮助却没那么多。医院里的产后检查,大多盯着妈妈的身体恢复,很少有人认真问一句“你心里觉得怎么样”;社区里的母婴服务,更多是教怎么带孩子,没多少针对妈妈心理的支持;就连家人,也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新生儿身上,忽略了那个刚经历过生产、身心俱疲的女人。这位混血妈妈的悲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抑郁症患者的忽视,照出了产后心理支持体系的漏洞。如果当初有人能早点发现她的求救信号,如果她能得到更专业的心理干预,如果身边的人能多一点耐心和理解,或许这起惨案就不会发生。 生命从来都不是轻飘飘的,无论是34岁的妈妈,还是7个月大的宝宝,都该有机会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而我们能做的,不只是在悲剧发生后叹息,更要在平时多一份留意——对身边情绪低落的人多一句关心,对抑郁症多一点了解,别再让“不开心”变成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香港发生一起惨案:34岁女子用皮带上吊身亡,更令人痛心的是,她自杀之前还把年仅7
微光下的暮色
2025-10-15 19:17: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