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没出息》变成神曲:两岸一段意外的共振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议会现场。 台北市议会里,王世坚站在质询台前,声音激昂、手势夸张,拍桌、翻白眼、语气急切。 他说: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睁眼说瞎话……你在哭什么啊?没出息!那段视频原本在台湾就有些流传。 直到一位大陆的音乐创作者王搏拿到那段素材,把它剪辑、配上节奏、加上旋律,形成一版《没出息》神曲,于抖音等平台发布。 瞬间,这支政治语录加魔性旋律的混搭版本就在大陆社交平台炸开。 然后更神奇的是:它顺着网络传播的路径,被红回到台湾,岛内网友开始模仿、翻唱、改编、讨论。 从素材采集、算法分发,到再创、返流,这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条来回摇摆的文化通道。 它像一根隐形的弦,把台湾和大陆某些隐在日常和记忆里的情绪给连了起来。 神曲火了以后,各种版本涌现:抒情版、陕西话版、粤语版……也有人在歌词里插入政治暗喻、情感表达或地域符号,使得这首原本借用的作品,越来越贴近接收者的文化语境与情绪语调。 更有意思的是,这首在大陆走红的神曲再被台湾网友捡回去:在岛内社媒被讨论、模仿、讽刺、玩梗。 这样一来,它就不只是一个外来产品,而成为两岸共同参演的一件文化共创品。 台湾一些网友自己说:其实听起来一点隔阂都没有好像就是我们自己在唱。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娱乐化的带梗传播,那就低估了它的意义。 因为神曲背后,隐含了更深的身份认同、民意表达、政治情绪等几个维度。 在两岸政治语境里,对于台湾一些民众而言,神曲中批评的对象自然而然就指向当政党或执政者; 也就是说,这首歌在被政治化的同时,也被大众去政治化地当做一种共鸣载体。 长期以来,两岸在政治对立的大框架下,官方言论常强调差异独立性主权归属,普通文化交流容易 被定义为软实力斗争或统战渗透。 但《没出息》这条文化路径,恰恰绕过了重重政治禁区,从底层民间出发,重塑了一种语言感情绪共振审美接近的通道。 《没出息》走了一条奇异的台湾萌发→大陆二创→两岸返流路径,它告诉我们:在鸿沟与对立之外,还有一条由底层情绪、语言记忆和文化代码构成的隐形通道。 两岸若因政治化的理念而保持距离,那么民间的文化表达,正是构建心灵连接的裂缝。 这首歌的火爆既是一次娱乐暴走,也是一次民意释放、文化实验。 那些唱没出息的人,不只是要嘲讽现状,更在等一种可以回答有担当、有出息、有未来的可能。 你怎么看?你觉得这首《没出息》神曲背后,还有哪些被大众忽略却很重要的意象或逻辑?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看法。
为什么张亚中不受台湾人喜欢?邱毅一语道破了其中缘由。邱毅说,如果一个人在台湾,把
【2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