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解放军撤兵时,将越南境内的铁轨全都拆了带回国内,对此越南表示强烈不满,更是控诉我军赶尽杀绝,那么我军为何要这么做呢? 2023 年秋,中越边境凭祥铁路口岸,工作人员小李正检查一列跨境货运列车。列车满载着机械设备,车轮碾过铁轨发出规律的 “哐当” 声,这条铁轨连接着中国广西与越南谅山。 小李不知道,眼前这条平顺的铁路,背后藏着一段与 1979 年相关的往事。时间拉回 1955 年,中国铁道兵某部接到任务,前往越南援建铁路。 当时 20 岁的战士王建国背着工具包,跟着队伍踏上越南土地,首要任务是修建谅山至河内段铁路。“那时候条件苦,没机械就靠手挖肩扛,越南老乡还会送水过来。” 王建国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 这条铁路修了三年,用的钢轨、枕木大多从中国运过去,铁道兵们还帮越南培训了第一批铁路技术员。1958 年铁路通车时,越南群众敲锣打鼓,拉着中国战士的手说 “感谢中国同志”, 那时谁也没料到,多年后这条便民铁路会被赋予别样用途。1970 年代中期,越南在苏联支持下,开始显露称霸中南半岛的企图。 他们悄悄将谅山至河内段铁路进行改造,在沿线增设隐蔽的军用站台,还把部分货运站点改造成武器囤积库。中国援建时设计的 “客货两用” 铁路,逐渐变成了以军事运输为主的线路 —— 白天偶尔跑几趟民用列车,夜里则频繁运送士兵和军火到边境地区。 有曾在越南铁路工作的华人回忆,1978 年底,他多次看到列车车厢里装满步枪、迫击炮,甚至还有坦克零件,目的地直指中越边境。 这种将援助设施转为军事工具的行为,也为后来的局势变化埋下了伏笔。1979 年 3 月,已经退伍返乡的王建国,从新闻里听到了解放军从越南撤兵的消息。此时在越南谅山,解放军某部工兵连正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 拆除谅山至河内段的部分铁轨。 连长老张拿着图纸,对战士们说:“这些铁轨当年是咱们援建的,现在要把能回收的都运回去。”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拆卸,尽量避免损坏钢轨,枕木则统一收集起来。 有战士不解:“为啥要拆铁轨?” 老张指着远处被炸毁的军用站台:“他们想用这条铁路运兵打咱们,现在得断了这个念想。” 拆下来的铁轨用卡车运回国,后来一部分用到了国内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中,而那些被改造过的军事设施,也在撤兵过程中被彻底清理。 当时越南方面对拆轨有过异议,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援建越南铁路时,留下了完整的技术资料。1960 年代,中国专家曾手把手教越南技术人员维护铁路,还赠送了多套维修工具。 可到了 1970 年代后期,越南不仅将铁路改作军事用途,还故意破坏中越边境的铁路衔接点 —— 他们拆掉边境车站的信号设备,甚至在铁轨下埋地雷,阻止中国列车通行。 解放军撤兵时,除了拆轨,还回收了当年援建工厂里的部分设备 —— 这些设备大多是中国无偿援助的,有些还带着 “中国造” 的标识,却被越南用来生产军用零件。 负责回收设备的工程师老李说:“我们不是要破坏,是要把属于中国的援助物资收回来,避免被用于不当用途。” 1980 年代初,王建国受邀参与国内西南铁路改造工程,意外看到了当年从越南运回的铁轨。 “一眼就认出来了,这钢轨上的标识还是当年我们刻的。” 王建国摸着铁轨,眼眶有些湿润。 这些铁轨被用到了贵昆铁路的支线建设中,为西南地区的物资运输发挥了作用。 而越南那边,因失去了关键铁路段和生产设备,其 “中南半岛霸主” 的企图受到重创 —— 不仅无法再快速调动兵力,连民用物资运输都陷入困境,谅山至河内段铁路的修复工作持续了多年。 直到 1990 年代,中越关系缓和后,双方才开始合作修复边境铁路,中国还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这条铁路才逐渐回归 “民用” 本质。 2023 年,小王参与调度的跨境列车,每月要运送数百吨货物,其中不少是中国出口越南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越南方面的铁路工作人员也常来中国交流,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经验,当年的军事企图早已被互利共赢的合作取代。 如今 88 岁的王建国,偶尔还会去凭祥口岸看看跨境列车。看着列车平稳驶过铁轨,他想起当年在越南修铁路的日子,也想起 1979 年的往事。 “铁路本是用来连接彼此的,不是用来制造隔阂的。” 王建国说。当年从越南运回的设备,有些被送进了博物馆,成了中越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 中越边境的铁路,如今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通道,车轮滚滚,载着的不再是矛盾与野心,而是互利共赢的希望。 那些关于铁轨的往事,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提醒着人们:合作才能带来发展,和平才是共同的追求。 信息来源:中国网专题报道《中国对越援助档案(1950-1978)》
越南开会也是非常的大场面!苏林、农德孟、阮晋勇参加越南政府代表大会,从现场可以看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