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河南商丘,四姐妹年年帮助父母下地薅花生,本想着自己多干点父母就少干

繁华已落尽 2025-10-14 17:13:26

“得寸进尺”!河南商丘,四姐妹年年帮助父母下地薅花生,本想着自己多干点父母就少干点,没想到父母“得寸进尺”。 ​据冀时报道10月14日河南商丘,四姐妹年年帮助父母下地薅花生,本想着自己多干点,父母就少干点,没想到父母种的更多了 。 花生地里,四位城市白领打扮的女子正弯腰忙碌,她们国庆假期的旅行变成了农活之旅。 河南商丘,一位父亲和四个女儿之间的“花生博弈”悄然上演。女儿们每年国庆假期都要放下工作,从城市返回老家,投身于繁重的花生收割劳动。 她们跪求父亲别再种地,父亲每年都答应明年少种,可等到第二年,地里依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花生苗。 这位父亲在妻子早逝后独自靠种地和打工把四个女儿抚养成人,并供她们读完大学。如今女儿们都有着不错的收入,却始终无法说服父亲放弃那几亩花生地。 搜索结果显示,这个家庭的“花生故事”已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家有“同款老爸”,年年被召唤回村干农活。 “以为是给老爸洗脑,结果反被老爸洗脑”,一条高赞评论道出了无数子女的无奈。 在商丘的农村,土地对于老一辈农民有着特殊意义。那几亩花生地不仅是父亲收入的来源,更是他精神的寄托和身份的象征。 父亲不愿意离开土地,正如一位84岁的老母亲,即使子女都已成才,她仍坚持种菜,甚至打算“拄着拐杖、坐着小矮凳,哪怕跪着去播下种子”。 老一辈人对土地的执着,年轻人往往难以理解。土地是他们一生的舞台,也是他们的安全感来源。 那位84岁的老母亲,虽然她的子女都已摆脱农民身份——女儿嫁给了新型农民,大儿子成为公职人员,小儿子学了手艺——但她自己始终离不开土地。 老一代农民在最困难的时期,就是靠着这些土地养活了全家。土地是他们心中的“聚宝盆”,承载着无数艰辛而珍贵的回忆。 即使拆迁传闻四起,这位老母亲对养老机构最满意的,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那一小块可以免费种植的土地。 四姐妹的孝心在花生地里熠熠生辉。她们放弃国庆休息,回家从事繁重的农活,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实打实地干到“累掉半条命”。 她们曾想花钱雇人收割,却遭到父亲坚决反对。于是,四姐妹只能亲力亲为,用最原始的方式完成花生收割。 这种孝道不是简单的物质供养,而是陪伴与分担,是理解父亲对土地的依恋后,选择用行动支持他的生活方式。 就像七夕节做巧果的母亲,她把对子女的爱融入传统美食,而子女们则通过回家品尝和陪伴,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老一辈坚守土地,年轻一代却以不同方式与农业打交道。在浙江丁桥,汤家四姐妹创办葡萄园,年近半百仍创业不息。 更有河南商丘的陈氏九姊妹,从摆水果摊起步,发展成年销售额近20亿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经营的跨越。 这些成功案例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传统农业需要注入现代经营理念,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随着雄安至商丘高铁的推进,未来沿线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或许会为农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城市的写字楼里,四姐妹也许常常想起老家那片花生地。她们一边揉着酸痛的腰背,一边计划着明年国庆该如何“对付”固执的父亲。 老父亲站在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花生苗,盘算着女儿们国庆回家的日子。他不在乎花生的收成,只在乎这四个金凤凰,每年都会准时归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繁华已落尽

繁华已落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