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4年才懂:普通人赚大钱的关键,不是找好公司,是抓“预期差” 前几天跟小区里的老王聊天,他退休前是企业财务总监,炒股十几年没亏过。他说的一句话,彻底颠覆了我对买股票的认知:“别总盯着‘品质好’或‘价格便宜’的股,普通人能赚到钱的,往往是那些被市场‘冤枉’的票——也就是预期差大的股。” 这话让我想起刚入市时的傻事。那时候我总觉得“买股票就得买好公司”,盯着茅台、宁德时代这些龙头股,觉得它们名气大、业绩稳,肯定不会亏。结果2022年买了某家电龙头,当时它市盈率才15倍,比同行低不少,我觉得“又好又便宜,稳了”,结果拿了半年,这只股因为市场担心房地产低迷影响家电需求,又跌了20%。后来才明白,好公司要是大家都觉得它好,预期早就拉满了,反而没什么上涨空间;便宜股要是没人看好,可能会一直便宜下去。 真正让我尝到“预期差”甜头的,是去年抄底某医药股。那时候这只股因为一款新药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股价直接跌了30%,股吧里全是骂声,都说“这公司要完了”。我翻了它的年报,发现公司还有三款在研新药进展顺利,而且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40%,根本不像大家说的那么惨——这就是典型的“市场错杀”,预期和实际情况差得太远了。 我没急着买,先观察了半个月,发现公司又发了公告,说另外一款新药获得了欧盟的上市许可,股价还是没怎么涨,说明市场还没反应过来。这时候我才分批建仓,先买了20%的仓位,过了一周,又有机构发布研报,重新评估了这家公司的价值,股价开始慢慢回升,我又补了10%的仓位。最后拿了三个多月,股价涨回了之前的高点,我赚了40%左右就止盈了。 后来我又用这个思路买了某消费股。去年消费板块整体低迷,这只股因为一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股价跌了25%。但我发现它的线上销售额其实涨了18%,而且新推出的几款产品在年轻人里卖得特别好,只是线下门店因为疫情反复受了点影响。这也是“预期差”——市场只看到了短期营收放缓,没看到公司在线上和新品上的潜力。我买了之后,过了两个月,线下门店恢复营业,营收增速反弹,股价也跟着涨了30%。 现在我总算明白,股市的真相不是“买好股”或“买便宜股”,而是“买那些市场没看懂的股”。普通人没有机构那么多资源,但只要愿意花时间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比如财报、产品、行业政策,就能发现那些被错杀的“极端便宜的好公司”。 当然,抓“预期差”也不是没风险。得先判断清楚,这只股是真的被错杀,还是本身有问题。要是公司基本面已经坏了,比如业绩连续亏损、管理层出问题,那再跌也不能买。而且也得做好仓位管理,别一次性满仓,万一判断错了,还有补救的余地。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炒股不用跟机构比谁消息快、谁技术好,只要能看懂周期、抓住“预期差”,找到那些被市场忽略的好公司,一样能在股市里赚到钱。毕竟,市场总有犯错的时候,而机会,往往就藏在这些错误里。
炒股4年才懂:普通人赚大钱的关键,不是找好公司,是抓“预期差” 前几天跟小区
啊沮鹄评汽车
2025-10-14 15:5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