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大陆若要武统,台湾不接受。郭台铭:大陆若要武统台湾,就送物资到前线。 现在的岛内形势,说白了就是“看似只有一个赖清德,其实到处都是赖清德”。民进党靠着反中路线起家,国民党嘴上骂得狠,可真要谈到两岸方向,大家都一个模样:能拖一天算一天。 再看看岛内现在的气氛,明面上是赖清德掌权,私底下却是“到处都是赖清德”。马英九的那番话,是在今年春天的一个公开场合讲的。 他一向被认为是蓝营中较为温和的一派,过去也多次主张和平,强调“九二共识”。但这次却突然来了一句“台湾不接受武统”,不少人听了之后觉得有点错愕。 其实他这番话也没什么新意,更多是讲给岛内听的。毕竟在当前氛围下,说话不小心,很容易被扣上“亲中”的帽子。他这表态既保住了自己的和平形象。 也不至于被贴上投降标签,属于典型的政治表演。换句话说,马英九并没有走出模糊地带,而是继续在边缘打太极。 郭台铭的表态更有意思。他说如果大陆要动武,他会送物资到前线。这句话一出来,舆论哗然。有人说他是“真性情”。 有人说他“站错队”,但不管怎么说,这句话倒是把岛内那种“口头强硬,行动保守”的气氛,戳得透透的。郭台铭是个企业家,不是职业政治人物,他不太讲究政治语言的润色。 反而更接地气。但他的这番表态,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岛内不少人其实心里知道,局势迟早要面对,可就是没人愿意承担那个“点燃导火线”的责任。 再看看赖清德,他一直被认为是台独路线的代表人物,但执政之后,反而没那么激进了。他的公开讲话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维持现状”这种模糊表述。 甚至在某些场合上也对外释放出“理性、和平”的信号。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怕踩到红线。民进党是靠“反中保台”起家的。 选举期间喊得震天响,但一旦上了台,立刻就变得谨小慎微。毕竟他们也清楚,台海一旦擦枪走火,不是谁能全身而退的事。 其实岛内这种“表面高调、内心观望”的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从陈水扁时期的“务实台独”,到蔡英文的“维持现状”,再到赖清德的“稳定路线”。 每一任领导人都在两岸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这种局面,说是“战略模糊”也好,说是“政治现实”也罢,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副“嘴上有风暴,心里怕打雷”的样子。 而马英九与郭台铭的表态,正好把这种局势勾勒得清清楚楚。一个讲和平,但不敢接近统一;另一个说支援,但显然也没打算真上战场。 两人看似一个温和一个激进,其实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同一个信号:别把事情闹大,我们还想再观望一下。而这样的态度,正是岛内主流政治生态的投影。 很多人说现在的台湾是“只有一个赖清德”,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谁上台都得变成赖清德”。不管你是蓝是绿,最后都得走一条不激不进的中间路线。 不是因为他们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两岸关系不是谁喊话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博弈的结果。而岛内政客最擅长的,就是顺着风向走,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关键是不要出事。 从这个角度看,马英九和郭台铭的发声虽然各有风格,但都说明了同一件事:台湾内部没有人真想解决两岸问题,只想拖。 拖着拖着,就把选举拖到下一次,把责任推给下一个人。眼下的局势,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慢跑比赛,没有终点,也没人想冲刺,大家都在比谁能多喘几口气。 参考资料:国台办:统一必胜,“台独”必亡! 2025-10-08 19:10·大河报
赖清德话音刚落,大陆公开悬赏,国台办用2字定性,问题严重了!得寸进尺,赖清德的话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