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双枪李林困守破庙,日军破门瞬间,所有人都以为她要投降——她却抬手就毙了两个日兵! 她倒在破庙的石阶上,浑身是血,右腿被打穿,子弹从胸口穿出,嘴里还咬着最后一颗子弹。 日军破门那一刻,全场安静了两秒,下一秒,她抬手“砰砰”两枪,两个日兵应声倒地。 可谁知道,这个狠到骨子里的骑兵教导员,三个月前才刚发现自己怀孕。 说到李林,很多人只记住了她的“双枪女英雄”名号,真以为她天生就会打仗? 一开始她是个穿旗袍、写作文的小姑娘,骂得最狠的,不是敌人,是“祖国为什么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她出生在福建漳州,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后来被华侨收养,跟着养母去了印尼爪哇。那地方,白人至上,华人就是二等公民。 她十岁那年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读完沉默了半天:“为什么祖国不能保护她的儿女?” 14岁那年,她一个人坐船回国,没告诉养母。 厦门集美学校、上海爱国女中一路读下来,她把“李秀若”这个名字改成了“李林”,说是“林中树木”,其实是向列宁致敬。 她说,要做国家的栋梁,不做殖民地下的阴影。 1936年,她考进北平民国大学,进了地下党,成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骨干。 她写下誓言:“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当年红军进漳州分粮给穷人,那一幕她记了一辈子,说共产党才是能救中国的人。 抗战全面爆发后,她第一时间请缨上前线。别人怕死,她怕没机会打鬼子。 跑到山西,进了牺盟会,搞宣传、组织群众,连夜组建了雁北抗日游击队。 后来,她被任命为骑兵营教导员,整天和一群大老爷们混在一起,早上练枪,晚上讲纪律,谁敢欺负老百姓?她一脚踹翻马鞍架子。 她练双枪,苦练到什么程度?第一次实弹射击,就在百米外同时命中两个移动靶。军里人都傻了,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双枪李林”。 日军一听她的名字都发怵,直接悬赏五千大洋捉她,叫她“老太婆”,其实她才20出头。 可问题来了。 1940年春,日军发动第九次反“扫荡”,山西晋绥边区成了重灾区,1.2万人压过来,李林那时候,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她本可以不去前线,按组织安排留在后方。但她拒绝了,说得干脆:“我活着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躲子弹。” 4月26日,李林带着一个骑兵连,主动出击,佯攻日军东侧阵地。敌人以为主力来了,立刻调兵追击。 她就是用命,把日军主力引开,换回了五百多名军民的成功突围。 那天,她骑着“菊花青”冲得最快,双枪不停开火,烟尘滚滚。可就在她准备掉头撤退时,战马中弹倒地,她自己也被打中腿和胸口。 她咬牙爬起来,靠着石头一点点往山上爬。她知道,自己可能下不来了。 最后,她带着几名战士退到了荫凉山顶的小破庙里,弹药所剩无几。 她把能用的子弹掰开,和战士们一人分几颗。然后说:“谁都不能被俘虏。” 很快,破庙被围了。几个战士陆续牺牲,她自己也几乎失血过多晕死过去。就在日军破门那一刻,她装作昏迷,等敌人靠近,突然翻身——两枪,两个日兵直接倒地。 有战友后来讲,当时她的脸上全是血,眼睛睁得大大的,像野狼一样盯着门口。她没有喊,也没有哭,她是在等最后一刻,把子弹省着用。 她杀了六个日兵,最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临死前摸着肚子,对未出生的孩子说:“妈妈对不起你。” 事后,战友在她遗体旁边发现了一个小字条,上面写着:“怀表、钢笔交党费,衣物分给乡亲。”没有一句废话,连遗书都像军令。 她死后,中共中央妇委发来唁电,称她为“全国同胞敬爱的女英雄”。 贺龙说:“我们的女英雄,鬼子听到你的名字都怕。”周恩来也提到她,说她是“中国的贞德”。 很多年后,有人问她的战友:“李林当时那么年轻,又怀着孩子,为什么不留下?” 战友沉默很久,只说了一句:“她不是不知道后果,她只是知道她该做什么。” 她24岁,死在了荫凉山顶的拜雨庙里。可她的骨头,比谁都硬。 别以为英雄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李林曾是个会写作文的小姑娘,也曾是个穿旗袍的归国华侨。可当国家需要她的时候,她把枪挂在腰间,把命交给战场。
国军抗日将领中,前后反差最大、最有争议的应该汤恩伯了。抗战前期,他稳居抗日名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