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压力叠加,企业与普通人该慌吗?】 中美关系紧张、日本强硬反华人物高市早苗可能执政日本、欧盟加码对华贸易限制,多重外部挑战来袭,企业和普通人该怎么办呢? 先看清现实:在美国方面,其对华博弈聚焦科技与资源领域,推出“连坐式”芯片制裁,试图切断供应链,却因中国稀土全链条管制反受冲击,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已面临停产风险,而且,美国国内半导体行业损失超520亿美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博弈难于持续。在日本方面,高市早苗虽炒作“中国威胁论”“台湾有事论”,但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对华合作,且她计划重新谈判美日关税协议,在日美同盟与对华利益间难以平衡,即使执政也难推行极端反华政策。在欧洲方面,其效仿美国对中国钢铁加征高关税、压缩配额,但内部早已分裂——英国钢铁业因出口受阻告急,欧洲车企也警告成本飙升将推高通胀,政策落地阻力重重。 企业该怎么办?在企业层面需双线发力:一是深耕合规与创新,吃透欧美贸易新规,将ESG标准转化为竞争力;二是拓展多元化市场,通过RCEP布局东南亚,对冲美欧需求波动。 那么,普通人呢?首先,一定要稳住基本盘:在职业上,向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国家扶持领域靠拢;资产配置以稳健为主,增加现金储备,用低风险资产对冲波动;持续关注政策动向,理解产业链重构中的机遇。 外部博弈是长期过程,国家已通过关键产业自主、多边合作筑牢防线。企业练强内功,普通人守住节奏,就无惧风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