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不查不知道,原来,吴石将军的夫人王碧奎,比吴石将军还先被捕入狱的! 王碧奎是1950年2月27日被捕的,吴石则是第二天才被带走。更早的是朱枫烈士,她1949年11月赴台,1950年2月18日就被捕了。 王碧奎不是天生的革命者,她只是个跟着丈夫辗转半生的普通女性。年轻时嫁与吴石,便陪着他从大陆到台湾,见过他在抗日战场上的决绝,也目睹他对国民党腐败的失望。 1949年6月,吴石决定赴台潜伏,征求她意见时,她没多问细节,只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抱着年幼的小儿子跟上丈夫的脚步。 那时的她或许不全知丈夫的具体任务,却清楚这一去凶多吉少——出发前,她悄悄把家里仅有的首饰缝进了小儿子的棉袄夹层。 到台湾后,吴石升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的身份成了最好的掩护。 王碧奎则守着家,把日子过得滴水不漏。吴石深夜回来,她会温好粥等在桌边,从不多问桌上的文件;有陌生“客人”来访,她只端茶倒水,转身就进厨房回避。 1949年10月6日中秋,是吴石的生日,她特意做了家乡菜,一家三口拍了张合影,照片里吴石笑得温和,她抱着孩子,眼神里藏着对团圆的期盼。没人料到,这会是他们最后一张全家福。 风暴在1950年1月袭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大批地下工作者,朱枫的名字赫然在列。 朱枫是1949年11月赴台的交通员,专门对接吴石传递情报,那些标注着“绝密”的《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和驻军部署资料,都是经她手送往大陆的。 吴石得知蔡孝乾叛变,立刻动用职权给朱枫签发《特别通行证》,安排她飞往舟山撤离。 这张通行证最终成了特务锁定吴石的铁证。2月18日,朱枫在舟山被捕,特务从她身上查到了与吴石相关的线索。 他们没有立刻动吴石,转而先盯上了王碧奎。2月27日清晨,特务闯进家门时,王碧奎正给小儿子梳头发。她没哭没闹,只是把孩子护在身后,轻声交代邻居帮忙照看,自己跟着特务走了。 特务抓王碧奎,打的是“敲山震虎”的算盘。他们以为一个家庭妇女经不起恐吓,能从她嘴里套出吴石的证据。审讯室里,灯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特务逼她承认吴石“通共”,逼她说出情报传递的细节。 王碧奎只是重复一句话:“我丈夫做的都是对得起国家的事,我不知道你们说的这些。”酷刑没让她松口,威胁要伤害孩子也没能击溃她,特务折腾了一整天,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拿到。 第二天,也就是2月28日,吴石在家中被捕。他见到王碧奎被关押的样子,身上带着伤痕,却依旧挺直脊背,眼圈瞬间红了。 庭审时,两人隔着人群相望,王碧奎冲他轻轻摇了摇头,那是在告诉她,自己什么都没说。 吴石在狱中写下两千多字绝笔,没提自己的冤屈,只叮嘱儿女“谨守吾家清廉俭家风”,搜查人员后来在他家只找到四两金条,连特务都忍不住动容。 朱枫的遭遇更令人揪心。 被捕后她咬碎金手镯吞服自杀,被抢救回来后又遭酷刑,四个月里始终坚贞不屈。1950年6月10日下午,台北马场町刑场阴云密布,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被押赴刑场。 吴石穿着西装,从容写下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朱枫穿着常穿的小花旗袍,高喊着口号倒下;王碧奎彼时仍在狱中,没能送丈夫最后一程。 后来王碧奎虽被释放,却带着孩子受尽白眼,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她守着吴石的绝笔,把孩子们拉扯成人,从不说丈夫的“罪名”,只教他们要做正直的人。 直到1975年,周恩来弥留之际还在念叨吴石这位“忠诚朋友”,他的事迹才逐渐被人知晓。2013年,北京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吴石、朱枫的塑像面东而立,王碧奎的名字也终于和丈夫的荣耀连在了一起。 很多人只记得吴石“密使一号”的代号,记得朱枫传递情报的壮举,却忽略了王碧奎这样的家属。他们没直接传递情报,没在刑场上高喊口号,却用沉默的坚守扛住了酷刑与屈辱,用一生守护着英雄的清白。 所谓沉默的荣耀,从来不止属于那些站在台前的战士,更属于这些在幕后撑起一片天的家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近《沉默的荣誉》热播,让吴石将军的故事火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一样藏在国民党
【1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