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刚刚接入北斗系统,结果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立马出来澄清,说这只是

青橘小罐 2025-10-11 13:56:10

伊朗刚刚接入北斗系统,结果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立马出来澄清,说这只是“临时性接入”,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到五年内要搞出自己的导航系统。   伊朗没接入北斗的时候,麻烦事儿一箩筐,无人机飞着飞着信号断了,导弹试射准头差得离谱,连民用渔船出海都能迷了路。   2024 年上半年以伊冲突那阵子,伊朗军方的无人机刚升空执行侦察任务,GPS 信号突然就断了,好几架直接失控坠毁。   试射的短程导弹本来瞄准的是预定靶场,结果因为 GPS 定位偏差,落点偏了足足两公里,差点误伤平民。   不光军方受影响,民用领域更惨,伊朗渔民靠 GPS 导航出海捕鱼,有次信号被干扰,十几艘船在波斯湾漂了三天才被救回来。   货运卡车跑长途,导航一会儿显示 “前方是平地”,一会儿又标 “此处有桥梁”,司机们只能靠老经验开,效率低了一半。   后来才知道,这些麻烦不少是美国在背后搞鬼,想通过掐 GPS 信号拿捏伊朗,毕竟 GPS 是美国的系统,人家想给你断信号、搞干扰,简直易如反掌。   直到接入北斗,伊朗才算彻底摆脱了这种 “看人脸色” 的日子,北斗在中东地区的信号覆盖比 GPS 还密,定位精度能到 1 米以内,比 GPS 的 3 米精度高了不少。   更关键的是抗干扰能力强,美国再想搞小动作,基本影响不到北斗信号。   伊朗军方用北斗后,无人机巡航再也没出过信号中断的问题,导弹试射的偏差缩小到了 10 米以内,渔民出海开着北斗导航,就算遇到恶劣天气也能精准定位,迷路的事儿再也没发生过。   尝到甜头后,伊朗干脆把北斗模块装到了出口非洲的设备里,卖给坦桑尼亚的农业机械,靠北斗精准定位播种、施肥,效率提了 30%。   给尼日利亚的通讯基站装北斗,就算当地电力不稳,也能保证信号不中断。   非洲国家本来就怕被美国 GPS 卡脖子,看到伊朗设备带北斗,都愿意买,伊朗这不仅赚了钱,还攒了不少跨区域使用北斗的经验。   可就在这顺风顺水的时候,伊朗突然说 “只是临时用北斗”,还要自己搞导航系统,这话听着有志气,可真要落地,难在哪儿呢?   首先是技术门槛太高,全球能独立搞出全球导航系统的,至今也就中、美、俄三个国家,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折腾了 20 多年,花了几百亿欧元,现在还时不时出故障,定位精度不稳定。   导航系统不是放几颗卫星就行,得有高精度原子钟、高轨卫星发射技术、全球地面监测站网络,这些技术每一项都是 “硬骨头”。   伊朗目前最多能发射低轨卫星,而且成功率还不到 70%,去年发射的一颗遥感卫星,刚入轨就因为姿态控制系统故障,成了太空垃圾,连低轨卫星都没玩明白,想搞高轨导航卫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搞一套全球导航系统,没几百亿美金根本下不来,中国搞北斗前前后后花了 20 多年,投入超过 1000 亿人民币;美国 GPS 更新换代一次,也得砸几百亿美金。   伊朗这几年受制裁,经济本来就紧张,搞导航系统都不现实,更别说还得持续投入维护、升级。   就算伊朗想省点钱搞 “区域导航系统”,至少也得发射 6 颗以上高轨卫星,建十几个地面站,这笔钱对现在的伊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还有人才和产业链的问题,伊朗目前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不足 1 万人,很多核心技术还得靠引进,自己的产业链也不完整,连卫星上用的特种芯片都得从国外买,这种情况下想搞自主导航系统,简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上世纪 90 年代,澳大利亚想搞个区域导航系统,花了 5 年时间,砸了 20 亿澳元,最后因为技术不过关、资金链断裂,项目直接烂尾。   巴西 2003 年也宣布要搞导航系统,结果折腾到 2020 年,只发射了 2 颗试验卫星,定位精度还不如北斗的民用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些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基础都比伊朗强,尚且搞不定,伊朗想在三五年内搞成,难度可想而知。   说到底,伊朗接入北斗后“爽翻了”是事实,想搞自主导航系统的野心也能理解,但技术鸿沟不是靠热情就能填补的。   三五年内搞出自己的导航系统,更像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口号,真要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