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预计中国将在两国领导人会晤后恢复购买美国大豆 10月9日,特朗普在白宫

风云史迹 2025-10-11 10:53:45

特朗普:预计中国将在两国领导人会晤后恢复购买美国大豆 10月9日,特朗普在白宫的宣称要在月底会晤时施压中方,让暂停数月的美国大豆采购重新启动。 但特朗普似乎忘了,如今的大豆贸易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美国说卖、中国就得买”的局面,他口中的“施压”更像对着空荡舞台的独角戏。 这场僵局的根源,其实是2018年贸易战埋下的伏笔。当时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也正是从那时起,中方开始系统性重构大豆供应链。 到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份额已从2016年的40%骤降至18%,而巴西的占比却飙升至76%。 为了接住中国订单,巴西不仅开垦了数百万公顷新农田,还特意升级港口设施,连种植节奏都跟着中国的需求调整,这种“量身定制”的合作,可不是美国靠施压能换来的。 更让美国豆农心凉的是,中国不只在“换卖家”,还在悄悄“减需求”。荷兰合作银行的数据显示,中方当前的大豆库存已达历史峰值,就算短期不进口也完全能撑住。 反观美国这边,秋收后的仓库早堆得满满当当,密苏里州的农场主对着积压的豆子发愁:2019年拿补贴时丢了市场,现在总不能再信一次“口头承诺”? 特朗普还在拿补贴说事,可美国大豆协会心里门儿清:2018年那轮贸易战,280亿美元补贴确实救了急,但巴西趁机抢走的市场份额,至今都没抢回来。 如今巴西的大豆产量比贸易战前涨了30%,阿根廷、乌拉圭甚至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都加入了中国的农业合作网络,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早被关税成本抵消,终端价比巴西豆高出一截,在市场里根本没竞争力。 中方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明确。9月底商务部就亮明了底线:想谈大豆贸易,先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壁垒。 这不是赌气,而是做生意的基本逻辑。谁愿意跟动不动就抡起“贸易拐杖”的伙伴长期合作? 美国农民也渐渐看清了现实,堪萨斯州的农民组织直接喊话政府:“我们要的是稳定市场,不是当政治筹码,补贴支票换不回失去的客户。” 特朗普或许还抱着“施压就能奏效”的老观念,但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已经用七年时间建起多元且稳固的供应体系,巴西的港口里满是待发的大豆货轮,阿根廷的仓库在为中国储备冬豆,这些都不是一次会晤就能颠覆的。 而美国大豆积压的仓库、农民耗尽的耐心,以及被关税推高的成本,全是特朗普当年种下的因。 会晤时或许会聊起大豆,但能不能谈成,关键从不是施压的力度。中国需要的是平等的贸易环境,美国能给的却是重复了无数次的“补贴剧本”。 毕竟生意场上最实在的,从来不是狠话,而是谁更靠谱、谁守规矩。这一点,特朗普大概还没真正想明白。

0 阅读:159
风云史迹

风云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