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究了中国4大邻国后,美国智库一语惊人:中国不敢袭击日本 美国又出新花样了。特朗普回归白宫后,虽然嘴上说“美国优先”,但实际上一转身,还是忍不住又把盟友拉出来组团对付中国。 这不,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最近发布了一份看似“权威”的报告,专门研究了中国周边的四个邻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结果直接甩出一句:“中国不敢袭击日本。” 这话一出,世界舆论场立马炸锅。 美国智库这次的分析,主打一个“比烂”,把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放在一起,按“战略贡献”“合作意愿”“卷入冲突风险”这三个维度一通排名。 韩国,虽然坐在半岛前线,但面对台海局势,心里其实有点犯怵。毕竟半岛问题一旦有风吹草动,韩国就得分神,哪有余力顾及台海。 澳大利亚,地理上离得远,嘴上喊得响,可真到了关键时刻,手里能掏出来的硬家伙也就那么几样,而且国内也有不少人对卷入亚太冲突很有保留。菲律宾更不用说,军力薄弱,和中国有矛盾,但真要扛起大旗,还得看美军脸色。 相比之下,日本就成了美国眼中的金牌队员。离台湾近,驻美军基地多,而且日本这些年在反潜、防空、导弹拦截等领域下了大功夫。 美国人最爱引用的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其实已经成了日本右翼政客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像前首相安倍晋三这类人物,早就把介入台海看作“理所当然”,甚至有人鼓吹要修改宪法,彻底松绑自卫队的手脚。 美国报告还特意点名,日本的宙斯盾舰队、海上自卫队,绝对不是吃素的。美国人说中国“不敢”动日本,显然不是在夸中国谨慎,而是把日本看成一块难啃的骨头。 不过,报告的这个结论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中国一向主张和平,但在捍卫主权和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从来都不含糊。 中国媒体曾多次强调,任何外部势力妄图干涉中国内政,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美国智库这种“投鼠忌器”的说法,更像是自我安慰。 中国之所以不轻举妄动,不是因为怕谁,而是因为清楚地区稳定的重要性,明白一旦擦枪走火,后果大家都吃不消。 美国人算盘打得挺响,可日本国内局势却让他们有些头疼。特朗普政府要把宝压在日本,前提是日本政局足够稳定,得有个能和美国配合默契的政府。可偏偏这个节骨眼上,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陷入了麻烦。 高市早苗在日本政坛是个“狠角色”,但她那句“大家要像牛马一样工作”的话,直接把不少日本人给得罪了。 媒体民调显示,民众对她的好感度直线下滑。她在和在野党打交道时又太过强势,反倒把本来能合作的关系闹僵了。在野党看准时机,准备推一个更有号召力的候选人,结果高市的首相之路变得扑朔迷离。 更麻烦的是,她的极端右翼立场也招来了自民党内务实派的反感。不少党内“老油条”看得很明白,和中国闹僵对日本经济可不是好事。 这些务实派不断给她压力,要求她在对华关系上收敛一点,别光顾着向美国表忠心。比如参拜靖国神社这事,高市本来打算借机刷存在感,但在多方压力下,她不得不考虑放弃这个计划。 这说明哪怕是最亲美的右翼人物,真到实际操作时,也得低头。日本政界的现实,就是妥协和利益的拉锯。 美国人以为只要拉住日本右翼就能高枕无忧,实际上日本政坛的风向随时可能变,指不定哪天就来个大反转。 美国智库的这份报告,其实暴露了美国两大误判。首先是高估了日本右翼的影响力。 日本国内不是铁板一块,右翼政客想一意孤行,务实派和商界分分钟就能把他们拉回来。说到底,日本还是要考虑自身经济和民生,不可能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无条件买单。 其次,西方总爱低估中国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外交手腕,让日本的企业和政客都不能随便撕破脸。 中国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光靠高市早苗之流的强硬表态,根本撼动不了现实利益的格局。 特朗普政府如果真想推进所谓的“印太战略”,大概率还得继续在日本政坛下注,或许会直接给高市早苗施加压力,逼她表态对华强硬。 但一旦日本国内抵触情绪上来,美日同盟非但不能更紧密,反而会出现更多裂缝。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地区稳定是大国责任。中国之所以保持克制,不是因为害怕对手,而是清楚战争的代价和风险。 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捍卫自己的主权,但更懂得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主动。美国和日本要是误判中国的战略定力,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智库的报告看似精密,其实透着一股自说自话的冷战思维。国际局势不是靠纸面推演出来的,日本国内的变化、中国的影响力、亚太多国的利益纠缠,远比美国想象的要复杂。 高市早苗的政治命运会成为美日同盟走向的新风向标,而中美日三方的博弈,正让整个亚太格局充满变数。谁也别指望一张报告就能定乾坤,地缘政治这盘棋,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参考资料:美智库报告:对付中国,日本最好使唤,韩国不听话 2025-10-09 11:52·观察者网
美国智库喊“先轰中国本土”,赌中国不会按下核按钮。这个说法出自美国智库和
【4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