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媒体报道,复旦教室里,67岁的哲学王子王德峰看着底下黑压压的300个学

罗普娱记 2025-10-10 12:34:24

10月8日媒体报道,复旦教室里,67岁的哲学王子王德峰看着底下黑压压的300个学生,突然来了句:“现在的中国人,不管有钱的没钱的,都感觉不到幸福了。”一个男生犹犹豫豫地举手问:“老师,要是这样,我们活着到底图个啥呢?”王教授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话:“你们都把成功当成了人生的意义,其实,成功恰恰是意义的头号敌人。” 现在的社会像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人人都被推着追“成功”,学生要考高分进名校,成年人要赚大钱当大官,好像达不到这些标准就是失败,可追到手的人没几个真开心。 清华大学2025年刚出的幸福感报告里写得明白,中国人整体幸福感才70分,其中跟人打交道的社交幸福感最低,只有66分,可偏偏只有24.3%的人会重视这个,大多数人都盯着事业和收入这些“成功指标”。 资兴市早前的调查更直接,48.3%对收入满意的人里,有近一半觉得生活不幸福,反而有10个收入不满意的人,觉得自己过得挺幸福,这说明钱和所谓的“成功”,跟幸福根本不是一回事。 就像lululemon的报告说的,中国大陆整体幸福感79分领跑全球,可年轻的Z世代才73分,比年长的人低了7分,就是因为他们被“成功”逼得最紧,内卷感知最强,反而丢了幸福的根本。 生活里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有个姑娘从小就被当成“别人家的孩子”,高中从中等生拼到全班第三,考上重点大学本该开心,可她盯着别人出国旅游的朋友圈,觉得自己没做到就是不够成功。 省吃俭用攒钱去了国外,刚晒完照片那点高兴劲儿很快就没了,又转头考国外的硕士,真拿到顶尖大学的offer,还是空落落的,她说自己就像在闯关,通关的瞬间高兴一下,马上又要找下一个关卡,从来没真正开心过。 还有个开公司的老板,长得帅又有钱,外人眼里绝对是成功人士,可他总爱费尽心机追难追的姑娘,改脾气学技能花多少钱都愿意,可每次追上没多久就腻了,他自己都说,最享受的就是“追到”那一瞬间的成功感,过后只剩空虚,就像手里攥着金疙瘩,却觉得心里发慌。 这些人都掉进了“成功陷阱”,就像王德峰说的,把别人定义的标准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意义。现在的社会评判成功的尺子太单一,学生看成绩,年轻人看工资,男人看职位,女人看颜值,好像不符合这些就站不住脚。 lululemon的报告里提过,超过一半的男性因为社会期待,连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说,他们追着“成功男人”的标准跑,明明累得够呛,还要装出游刃有余的样子,时间长了心里哪能不空。 美国的情况更明显,年轻人幸福感排到了第62位,比老人低了一大截,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买房、高薪这些“成功目标”遥不可及,拼尽全力也追不上,反而丢了生活的滋味。 更关键的是,成功这东西就像沙子,攥得越紧漏得越快,而且追它的时候,往往会丢了人最需要的东西。 江汉大学的心理专家说过,人活着总得自己能做主、能感觉到自己有用、能跟人好好相处,这三样缺了,再成功也不幸福。 那个追名校追出国的姑娘,从来没问过自己到底想不想读书,只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跑,丢了“自己做主”的权利;那个追姑娘的老板,为了迎合别人改变自己,跟谁都处不长久,丢了“好好相处”的能力,他们的成功都是给别人看的,自然填不满自己的心里。 王德峰教了四代学生,看着一批批年轻人挤破头进他的课堂,其实大家不是在等他,是在等能解开“成功迷局”的答案。他说成功是意义的头号敌人,就是因为太多人把“结果”当人生,忘了活着是个过程。 现在的人太急了,刚播种就盼着收成,没收成就觉得白忙活,可忘了蹲下来看看泥土里的嫩芽,跟邻居聊两句庄稼,这些不起眼的瞬间,才是真正的幸福。 清华大学的报告里还有个有意思的发现,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就是因为年长的人看透了,不跟别人比成功,只跟自己过日子。 他们知道身体健康、家里和睦、能跟老伙计聊聊天,比赚多少钱当多大官都实在,这正好应了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大家最满意的其实是健康、事业、家庭这三样,可太多人把“事业成功”放大了,忽略了另外两样。 就像王德峰在课堂上说的,不是成功不好,是别把它当成人生的全部意义,不然追到了也会觉得空,追不到更会觉得苦,只有放下对“成功”的执念,才能摸到幸福的门道,这才是活着最该图的东西。

0 阅读:65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