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啥迟迟造不出霹雳-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核心就三

漫聊小知识 2025-10-05 17:42:48

西方为啥迟迟造不出霹雳-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核心就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西方造不出“双脉冲发动机”,是因为西方认为“双脉冲发动机”技术复杂度过高,很难造的出来,所以西方重点押注的是“冲压发动机”。   结果没想到咱们却把“双脉冲发动机”给搞出来了,后来想追又被咱们卡住了节奏,最后只能看着霹雳-15在天上“耀武扬威”,自己手里的导弹却始终差口气。 首先得说这双脉冲发动机,听着名字挺玄乎,其实通俗讲就是把导弹的“油门”分成了两段,这技术能让导弹先飞得远,末端还能灵活调整姿态追目标,“不可逃逸区”一下子就大了不少——霹雳-15的不可逃逸区能到145公里,比欧洲“流星”导弹多了快一倍,这就是双脉冲的厉害之处。 但这“两段油门”可不是随便加个开关就行,里面藏着两大死结,西方就是没解开。 第一个死结是“隔离层”的问题,导弹燃烧室里得用个隔板把两段燃料分开,第一次点火的时候这隔板得扛住3000℃的高温高压,一点缝都不能漏,不然第二段燃料提前烧了就全完了;等第一段烧完,这隔板又得准时“退场”,不能挡着第二段燃料燃烧。 美国早年试过用橡胶和聚酯薄膜做隔板,要么扛不住高温烧穿了,要么太结实打不开;后来想缩小尺寸塞进F-22的弹舱,隔板一变小直接失效,根本没法用。 咱们是用特殊陶瓷材料做的隔板,不仅耐高温,还能精准控制烧蚀时间,成本才是西方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这就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 第二个死结是“点火时机”,第二段燃料啥时候烧,差几毫秒都不行。比如导弹飞的时候遇到敌机机动规避,得实时调整点火时间,这就需要一套能跟飞行状态联动的控制系统。 西方早年用的是固定时间继电器,跟个闹钟似的,到点就响,根本不管实际战场情况;咱们西安的研究所搞出了动态闭环控制,靠传感器实时测燃烧室压力,压力降下来就开始计时,点火误差能控制在毫秒级,比西方的老办法精准多了。 西方为啥不啃这块硬骨头?说白了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 他们觉得这技术又要做小尺寸,又要保证可靠性,太费劲,不如押宝冲压发动机来得“省事”,冲压发动机不用带氧化剂,靠吸空气当助燃剂,理论上能省不少重量,射程也该更远。 可实战里这玩意儿全是坑:首先得导弹一直保持高速飞行才能吸进足够的空气,一旦速度降下来就没劲儿了,不像双脉冲能滑行后再加速;其次这东西体积大,欧洲“流星”导弹看着射程200公里,可弹体尺寸根本塞不进F-35的弹舱,挂在外面又破坏隐身,等于自废武功。 其实美国早在上世纪2002年就搞成了双脉冲技术,比咱们还早11年,可他们脑子一根筋,非要往AIM-120D导弹上塞。 这款导弹直径才0.17米,而美国能造出来的双脉冲发动机直径得0.34米,差了一倍,硬塞肯定不行。 雷神公司折腾半天,宣称射程能到200公里,结果实际试射还是160公里,跟没升级一样,最后只能放弃。 最讽刺的是,他们当年高调吹牛逼说要搞双脉冲导弹,反而给咱们指了路,等于把技术方向拱手让人了。 等咱们2015年左右把霹雳-15搞出来,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才急了,承认这导弹是“巨大威胁”,可这时候已经晚了。 2017年美国紧急启动AIM-260项目,想抄作业搞双脉冲,结果越搞越乱,为了增射程,他们把导弹直径加大,又取消弹翼减少阻力,还加了矢量喷口想提升机动性,活生生把导弹搞成了“技术缝合怪”。 问题全暴露出来了:双脉冲燃料燃烧不稳定,射程直接缩水30%;矢量喷口需要超强的飞控算力,芯片延迟0.5秒,实战中就是“慢半拍”;取消弹翼又让机动性大跌,成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玩意儿。 原计划2023年量产,结果到2025年才敢放张渲染图,服役至少要等到2026年,可那时候咱们的霹雳-17都已经装在歼-20上了,这差距越拉越大。 西方追不上还有个深层原因,就是他们的军工体系出了问题,美国现在的工程能力比几十年前差远了,产业链都有断档,想找能造高精度隔板的工厂都费劲。 而且军方还瞎提要求,一会儿要加红外制导,一会儿要涂隐身涂层,本来双脉冲小型化就难,这么一折腾更是难上加难,雷神公司的工程师私下都吐槽,这些额外要求把项目拖成了“无底洞”。 反观咱们,研发思路特别务实,就是盯着“射程远、末端灵”这两个核心目标,不搞花里胡哨的东西,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和控制这两个关键节点,自然能成。 欧洲“流星”导弹用了冲压发动机,最大射程才200公里,还没法隐身挂载;美国AIM-120D改来改去,射程刚过160公里,跟咱们自用型霹雳-15接近300公里的射程比,差了整整一代。他们要是能搞出双脉冲,早就用上了,根本不会等到现在被咱们压着打。 说到底,西方就是犯了两个致命错:一是迷信自己的技术路径,觉得冲压发动机是“捷径”,看不起双脉冲的难度;二是工程能力退化,真要攻坚的时候拿不出硬实力。

0 阅读:102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