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一沓美元,她忙说:“这6800美元,给你们。”工作人员没理她,眼睛却盯上了2个小药瓶,女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林兰英出生于1918年福建莆田的一个传统家庭。 当时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她的求学之路充满挑战,为了争取上学机会,七岁的她曾以绝食近三天的方式表达决心,最终打动了母亲得以进入学堂。 她凭借超凡的努力和天赋,在学业上始终名列前茅。初中六个学期均保持全年级第一,因而免除了学杂费。1936年,她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期间还编写了《光学实验教程》教材。 1948年,林兰英赴美留学,先于迪金森学院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并获颁象征学术荣誉的金钥匙。尽管导师推荐她前往芝加哥大学深造数学,但考虑到祖国建设更需要实用科学,她毅然转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改学固体物理。1955年,她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中国博士和第一位女博士。 博士毕业后,她进入美国索菲尼亚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在此期间,她成功帮助公司拉制出硅单晶,并获得专利,公司为她连续加薪三次以期挽留。然而,林兰英心系故土,决心回国效力。1956年,她以母亲病重为由申请回国,虽过程受到阻挠,但最终获准。 在登机回国前,美国海关人员对她的行李进行了详细检查,并没收了她随身携带的6800美元旅行支票。然而,她巧妙携带的装有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的“药瓶”并未被察觉。这些珍贵的半导体材料,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1957年回国后,林兰英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面对国内实验室设备简陋、基础薄弱的困境,她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回国当年便成功拉制出中国第一根锗单晶,1958年又拉制出第一根硅单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硅单晶的国家,将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提前了十年。 1960年,她将目光投向新型半导体材料砷化镓。这种材料熔点高且具有毒性,研究难度极大。林兰英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于1962年成功制备出砷化镓单晶。 林兰英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关心妇女事业发展。她曾指出,“平等首先是贡献上的平等”,鼓励女性通过出色的工作和成绩赢得社会认同。她本人终身未婚,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即便晚年因病接受肺部手术,她依然心系工作,希望为祖国再服务十年。 林兰英的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的肯定,她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于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她带回的那两瓶晶体,以及她此后数十年的不懈探索,为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和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3月4日,林兰英在北京逝世,但她作为中国半导体材料奠基者的功绩和精神,长久地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中工网、齐鲁晚报
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
酸酸甜甜小狐
2025-10-05 05:41: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