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早高峰,南京扬子江隧道里的车流正缓缓向前,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身影——一名女子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旁的非机动车道内,以约15码的速度慢悠悠行驶。 后方排队的电动车和机动车喇叭声此起彼伏,可女子却双手捂住耳朵,头也不回地继续“龟速”前进,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隧道交通添了多大麻烦。 当时正骑着电动车上班的王先生,就跟在女子身后约5米处。他回忆说,隧道内光线较暗,原本大家都按正常速度30码左右行驶,可这女子突然慢悠悠地“卡”在前面,后面的车根本没法超车。 “我按了好几次喇叭提醒,她不仅不加速,反而把耳朵捂住了,好像嫌我们吵一样。”王先生无奈地说,短短几百米的隧道,因为她一个人,后面堵了十几辆车,还有机动车为了避让,不得不频繁减速,差点和旁边的车发生剐蹭。 有路过的司机摇下车窗喊:“大姐,麻烦快点骑,后面堵死了!”可女子依旧不为所动,直到驶出隧道,她才加快速度离开。这段视频被王先生发到网上后,很快引发热议。 有网友吐槽:“隧道里本来就危险,还这么慢骑,这不是拿自己和别人的安全当儿戏吗?”也有人疑惑:“她难道不知道隧道里不能这么低速行驶吗?捂耳朵也太任性了。” 从交通法规角度来看,女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根据《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非机动车在隧道内行驶,应当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保持安全车速和车距,不得妨碍其他车辆通行。 而南京扬子江隧道对非机动车的建议行驶速度为20-30码,女子15码的速度明显低于建议标准,且在后方车辆提醒后仍不调整,属于“妨碍道路通行秩序”的行为,若被交警拦下,可处以警告或20-50元罚款。 更重要的是,从交通安全角度来说,女子的行为存在极大隐患。 首先,隧道内视线差、空间封闭,车辆行驶本就需要保持安全车距和合理车速。女子低速行驶,后方车辆若反应不及时,很容易追尾;而其他车辆为了超车,可能会冒险变道,增加剐蹭、碰撞的风险。 其次,女子捂住耳朵的行为更是危险——她听不到后方的喇叭提醒,也听不到隧道内可能出现的异常声响(如车辆故障声、碰撞声),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根本无法及时反应。 就像交警部门常说的:“隧道行车,‘有序’和‘专注’是关键。”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进入隧道前都要提前减速、开启灯光;行驶中要保持合理车速,不随意变道、不低速占道;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靠边并设置警示标志。 而这位女子不仅低速占道,还捂耳无视提醒,既没考虑自己的安全,也没顾及他人的通行权益,属于典型的“交通文明意识缺失”。 现实中,类似的“任性”行车行为并不少见:有人骑电动车在机动车道穿梭,有人开车在隧道内随意停车拍照,还有人像这位女子一样,无视交通规则和他人提醒,只顾自己方便。这些行为看似“小事”,实则暗藏风险。 从交通文明角度来看,女子的行为也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早高峰大家都赶着上班、办事,她的低速行驶不仅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还让后方的人着急上火。 而捂住耳朵的举动,更是一种“逃避式”的不配合——无视他人的合理提醒,只顾自己的感受,这与“文明行车,互相礼让”的交通理念完全相悖。 维护隧道交通秩序和安全,需要每个人的配合。 作为非机动车驾驶人,要提前了解隧道通行规则,进入隧道后保持合理车速,不占道、不分心,遇到提醒及时调整;作为机动车驾驶人,也要注意观察非机动车动态,提前减速避让,避免鸣笛扰民。 只有大家都多一分规则意识、多一分互相理解,才能让隧道通行更顺畅、更安全。 希望这位女子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也希望更多人能重视隧道行车安全,别让“任性”驾驶成为交通事故的导火索。 毕竟,道路是大家的,只有共同遵守规则、互相礼让,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平安顺利。 文:亦文
8月31日早高峰,南京扬子江隧道里的车流正缓缓向前,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
风息谷主
2025-10-03 16:15:28
0
阅读:18
四点多了
隧道设计就有问题,为什么不设计非机动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