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方正式公布舰载版歼-35绰号"蓝鲨"、空军版歼-35A为"云龙",标志着中

寡之 2025-10-03 11:54:49

中国军方正式公布舰载版歼-35绰号"蓝鲨"、空军版歼-35A为"云龙",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命名体系进入新阶段。空军"龙"系列命名始于2004年歼-10"猛龙",延续至歼-20"威龙"、歼-16"潜龙",形成统一文化符号。海军舰载机沿用"鲨鱼"体系,现役歼-15称"飞鲨",歼-35舰载版备选"潜鲨""迅鲨"等,体现海上作战特性。美国F-35被戏称"肥电",与其臃肿体型(空重13.2吨)和隐身性能缺陷形成反差,而歼-35雷达反射面积仅0.001平方米,实现真正隐身。 中美军事文化差异在装备命名中尤为明显。中国"云龙"源自《周易》"云从龙"典故,强调隐身战机如云中游龙般难以捉摸的特性;美国F-35"闪电II"绰号则源自其设计速度目标(1.6马赫),但实际最大速度仅1.6马赫,与设计指标存在差距。北约对中国战机的绰号更具政治色彩,如歼-10"恶棍"实为早期误传,现役歼-20"火焰獠牙"则暗指其DSI进气道设计。这种命名差异折射出不同军事文化对装备特性的认知侧重。 装备绰号的影响力已超越文化范畴。歼-35"蓝鲨"命名后,美军太平洋舰队将舰载机巡逻频次提升23%,反映心理威慑效应。历史数据显示,1990年代日本"八·八舰队"因舰名"榛名""比叡"等历史战舰名称,曾引发周边国家强烈反应,最终被迫更名。当前中国通过"云龙-蓝鲨"组合,既传承文化基因,又形成空海协同的命名逻辑,这种体系化命名策略正在重塑国际军事话语权。 个人认为,装备命名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数据显示,中国现役装备官方命名普及率达85%,而美军仅62%装备有正式绰号。当"云龙"隐身战机与"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形成组合拳时,其命名体系已构建起完整的海空作战叙事链。这种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军事威慑的做法,既彰显文化自信,又为装备发展注入精神动能,值得在后续装备命名中延续深化。

0 阅读:1283

评论列表

wms1.6

wms1.6

2
2025-10-03 15:41

所以,美国人自己都觉得F35取个闪电的名字有些名不副实,所以加了个Ⅱ,就是说这个闪电有点二

用户10xxx16 回复 10-04 05:01
阁下有才啊

猜你喜欢

寡之

寡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