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次真的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时,香港却逆势而为,继续对美

山河又月明 2025-10-03 09:53:19

香港这次真的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时,香港却逆势而为,继续对美国产品保持零关税!这波操作直接让香港成了中美贸易战的免税天堂,有人甚至调侃:去香港买美国货,比在大陆直接买还便宜,连运费都省了! 香港这波操作确实把“免税天堂”的优势摆得明明白白,尤其是在2025年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这种反差简直肉眼可见。2025年4月,大陆为反制美方关税措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后来甚至一度提高到84%,而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从头到尾都没跟着调整,依旧对包括美国产品在内的所有进口货品保持零关税,这一静一动之间,直接把价格差拉得清清楚楚。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iPhone 16 Pro Max来说,用户提到的价差可不是随口说的。美国本土因为叠加了各种税费,这款手机售价飙升到2300美元,而香港的定价稳稳停在1748美元,24%的价差已经很可观了,要是跟大陆比,差距更明显。 要知道大陆买美国进口电子产品,除了34%的关税,还得加上13%的增值税,这么一算,同款手机在大陆的完税价差不多要摸到3000美元,比香港贵了近七成,就算偶尔有国补政策,比如之前iPhone 16 Pro叠加优惠后降到5499元人民币,可跟香港的价格比还是差着一截,更别说那些享受不到补贴的高端型号了。难怪有人说去香港买美国货连运费都省了,这哪儿是购物,简直是捡实惠。 不止是手机,奢侈品领域的价差更能说明问题。拿LV的Neonoe水桶包来说,之前内地官网调价后卖11800元人民币,香港官网售价13200港元换算成人民币才11163元,已经便宜了600多块。要是碰上贸易战加征关税的品类,差距能拉得更大。 比如一款美国产的高端劳力士手表,大陆进口要缴20%的关税、13%的增值税再加20%的消费税,综合税率算下来超过50%,完税价可能要15万元人民币,而香港零关税无消费税,同款表只要10万出头就能拿下,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让不少人专门跑一趟香港。 日用品和食品领域的优势也藏不住。2025年3月起,大陆对美国的鸡肉、牛肉、乳制品等加征10%到15%的关税,导致超市里的美国牛排价格一路涨,一斤要卖到400多块人民币。 而香港的美国牛肉完全不受关税影响,超市里同品质的牛排一斤才300港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比大陆便宜近三分之一。还有美国产的婴幼儿奶粉,大陆加上关税和增值税后,一罐要300多块,香港药房里同款只要200出头,不少宝妈干脆托人在香港囤货,算上跑腿费都比在大陆买划算。 更关键的是香港的政策底色,它可不是临时抱佛脚才搞零关税,作为自由港,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优势。不管贸易战打得有多凶,香港对所有进口货品都不设关税的规矩从没变过,更没有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两项大头支出,这意味着任何美国商品进来都能保持“原汁原味”的低价。 而且香港的底气还来自庞大的贸易网络,它已经和21个经济体签了9份自由贸易协定,跟33个经济体有投资保护协定,就算美国加征关税,2024年美国在香港货物出口的市场占比也才6.5%,早就被东盟超过了,根本不怕被拿捏。 这种优势还催热了跨境贸易,不少商家比消费者还精明,早就把美国商品的仓库搬到了香港。比如某跨境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大陆加征关税后,其香港仓的美国商品销量环比涨了58%,小到美妆护肤品,大到家电家具,都在往香港堆。 甚至有做美国汽车贸易的商家,直接把展厅开在了香港边境,大陆消费者看完车当场付款,走两地牌照就能把车开回去,一辆美国产的皮卡在大陆完税要60多万,在香港提车加上手续也就40多万,中间差的20万足够支付好几年的油费了。 香港能这么“硬气”还有个隐性原因,美国其实离不开香港这个中转枢纽。过去10年美国对香港的贸易顺差高达2715亿美元,是所有贸易伙伴里最高的,要是香港也跟着加征关税,美国的农产品、电子产品出口只会更难受。 所以香港保持零关税,既是自身定位的必然,也是捏住了贸易链条的关键环节。这下大家该明白为啥说香港要起飞了,一边是大陆加征关税后的高价市场,一边是香港零税的洼地,美国商品往香港流,消费者往香港跑,这波流量想挡都挡不住。 就连一些做代购的都换了玩法,不再人肉带货,直接用香港仓一件代发,运费比之前还便宜,生意反倒更火了。这哪里是政策优势,简直是把贸易战变成了自己的机会窗口。

0 阅读:1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