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乌克兰一架安-124重型运输机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被发现。 该机停留期间,工作人员为其装载了一个大型米色货运集装箱,该型集装箱此前被以色列国防军用于存放MIM-104防空导弹,这些导弹适配“爱国者”PAC-2/GEM+防空系统。之后,这架安-124飞往了德国莱比锡机场。 以色列以前对援乌这事躲得老远,为啥?因为它要在叙利亚炸伊朗目标,得靠俄罗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一直有默契。可现在敢把 “爱国者” 往乌克兰送,根本不是突然良心发现,全是算得明明白白的买卖。 以色列早就不用这些老 “爱国者” 了,它现在有四层防空网:底层 “铁穹” 拦火箭弹,拦截率能到 90%;往上 “大卫投石索” 对付中程导弹;再往上 “箭” 式系统能在大气层外拦远程导弹,这套组合跟以色列的需求严丝合缝。那些 PAC-2/GEM + 都是服役二三十年的老古董,维护费高还不好用,放仓库里纯属占地方,早想处理了。 而美国自己的 “爱国者” 库存早就见底了,之前为了给乌克兰凑数,连驻日本美军的都要回购,欧洲盟友更指望不上 —— 德国、荷兰各给两三套就喊着 “自家不够用”,其他国家要么没装备要么不想掺和。 这时候美国盯上了以色列的库存,开出的条件太诱人:你把旧弹给乌克兰,我给你换最新的 PAC-3 MSE 拦截弹,这新弹射程翻一倍,还能同时拦多个目标,刚好补 “箭” 式系统的缺口。等于以色列用废铁换了新武器,这种白赚的买卖谁能拒绝? 再看乌克兰这边,打了这么多年,俄军光远程无人机就射了超过 4.2 万架次,专炸能源设施和军事基地。以前乌克兰用 “山毛榉” 导弹拦,一枚 50 万美元,可俄军无人机才 2 万美元一架,这就像用金条打蚊子,根本耗不起。 西方给的 “爱国者” 本来就少,到 2024 年 2 月,除了基辅还有几套,东部基本没防空了,俄军轰炸压力都小了不少。泽连斯基一个月前就喊着 “以色列给了爱国者”,当时没人信,现在安 - 124 这一出,才算有了实锤。 但他心里门儿清,这些老导弹顶不了多大用 —— 乌克兰至少要 25 套才能覆盖主要城市,现在算上以色列给的也就 10 来套,还差一半呢。 更有意思的是这运输路线,为啥不直接飞乌克兰,要绕道德国莱比锡?因为莱比锡是西方援乌的中转枢纽,德国就在这儿给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做整合调试。 德国之前已经给了 4 套 IRIS-T 防空系统,能拦 40 公里内的目标,还能跟乌克兰的 S-300 系统连起来用。 以色列的老 “爱国者” 得在这儿跟现有系统配对,不然拉到乌克兰也用不了。这套路美国早用过,之前从 “飞机坟场” 拆 F-16 零件援乌,也是用安 - 124 拉到波兰中转,再运到乌克兰。 可别以为这些 “爱国者” 多厉害,实战早暴露了短板。海湾战争时美国吹它拦截率 96%,结果国会一查,实际还不到 10%,连以色列教授都吐槽,它根本分不清导弹分裂的弹头和碎片。 俄乌冲突里更别提了,俄军只要把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混在一起打,“爱国者” 就容易过载失灵。以色列自己都不用的破烂,现在给乌克兰,说白了就是帮美国填坑,顺便换自己的好处。 俄罗斯那边看着急,但真没精力较真。俄军主力全陷在乌克兰战场,中东还得靠俄罗斯维持叙利亚的存在,不可能为几套旧导弹跟以色列撕破脸,更别说以色列背后有美国兜底。 所以这事儿表面是以色列援乌,实际是美国、以色列、乌克兰的三方交易:美国保住了援乌脸面,以色列换了新装备,泽连斯基能给国内打气,顺带逼欧洲继续给钱。 特拉维夫机场那短短几小时的装货,装的哪里是导弹,全是大国的算盘。以色列从来不是豪赌俄罗斯会输,它赌的是美国不会让乌克兰垮,赌的是自己能靠这点旧装备换美国在中东的支持。 乌克兰就像个戏台子,台上喊着 “防空升级”,台下全是利益交换的戏码。那些盼着和平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这架安 - 124 飞走的方向,不是安全的希望,是冲突还要拖下去的信号 —— 只要大国还在算计,这仗就停不了。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12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