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薯不能成为主粮?这些真相你可能不知道 每年我国红薯总产量超1亿吨,是全球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单从产量看,它完全能撑起“粮食担当”的名头,可至今仍没能取代水稻、小麦成为主粮。 更反常的是,红薯明明被称作“地下粮仓”,饱腹感强还富含膳食纤维,不少人减肥时把它当主食吃,可国家在规划主粮体系时,却始终没把它纳入核心范畴,甚至很多农民种红薯,也多是用来喂牲畜或加工成零食。 深挖背后,藏着红薯难以成为主粮的3个关键真相。首先是储存难题,红薯含水量高达70%以上,常温下放1个月就容易发芽、腐烂,而水稻晒干后能存半年以上;其次是营养不均衡,红薯蛋白质含量仅2%左右,远低于小麦的12%、水稻的8%,长期单一吃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最后是加工成本高,红薯要变成可长期食用的主食,需经过脱水、磨粉等多道工序,成本比直接加工大米、面粉高3倍以上,难以大规模推广。 虽然红薯没成为主粮,但它的价值从未被忽视。如今它不仅是餐桌上的健康食材,还被加工成红薯淀粉、粉条、果脯等40多种产品,甚至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香饽饽”——红薯淀粉可转化为生物燃料。它用另一种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也告诉我们:每种作物都有自己的“使命”,找到最适合的定位,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红薯生活常识
1970年,我国种植了600万亩蓖麻,蓖麻毒性是砒霜的1.4倍,为什么还要种?
【55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