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改口了。郑丽文拜会夏瀛洲上将后,表态出现变化。她明确说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国民党主席选举于2025年展开,投票定于10月18日进行。郑丽文作为前立法委员,以改革党内结构和强化两岸和平为竞选主轴,面对郝龙斌、罗智强、张亚中等多位对手。选举焦点集中在两岸政策定位上,大多数参选者倾向于模糊处理归属议题,仅强调和平互动和经济合作,避免因明确立场导致选票流失。郑丽文以往在媒体访谈和立法质询中,也多采用温和表述,突出现状维持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从未直接涉及身份界定问题。 岛内政治环境复杂,受分裂势力长期影响,许多从政者为争取中间选民,选择回避核心争议,以求平衡各方支持。郑丽文此前的观点虽承认文化血脉相连,但停留在表面层面,没有深入探讨政治归属本质。此次选举中,她需在党内军系和基层党部寻求盟友,这些团体往往重视传统理念和反分裂原则。 夏瀛洲作为退役空军上将,以反对分裂和主张两岸和谐闻名,早年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曾担任空军总部参谋长。他的公开活动常体现身份认同,推动退伍军人团体参与两岸议题讨论。郑丽文决定拜访夏瀛洲,旨在获取经验指导和政治背书,以提升在党内竞争中的影响力。其他候选人如罗智强通过走访地方领袖拉票,郝龙斌则发布针对青年政策的纲领,均试图扩大选民基础。在这种紧张氛围下,郑丽文的举动成为选举动态中的关键一环。 郑丽文于9月25日前往夏瀛洲住所进行会面。此次会晤持续约一小时,焦点围绕国民党未来方向和两岸政策展开。夏瀛洲分享了空军生涯中的国防建设经验,强调维护统一的必要性。郑丽文则说明参选动机,包括推动党内年轻化改革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她在会后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合影照片,背景为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明确表达中国人身份认同。 郑丽文在贴文中公开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具有中国人身份。这种表述突破了她以往的温和框架,直接触及政治归属核心,在国民党内部引发关注。夏瀛洲随后在媒体回应,支持郑丽文的观点,认为其符合国民党传统精神。郑丽文继续她的竞选行程,当晚出席党内聚会,重申反分裂主张,争取黄复兴党部成员的认可。 媒体报道了会面细节,指出郑丽文通过此举深化了对两岸本质的认知,推动党内讨论更趋务实。她的表态与其他候选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多限于泛泛和平论调,避免涉及一中原则。夏瀛洲则在后续接见其他访客时,多次提及对郑丽文的肯定。郑丽文利用合影作为竞选素材,分发给支持者,进一步巩固军系票源。尽管面临部分质疑,她坚持原有策略,将明确态度作为差异化优势。选举进入倒计时阶段,她的举动为国民党注入新活力。 郑丽文在会面后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立场转变源于对两岸关系的理性审视。她表示,国民党应承担维护和平的角色,避免将所有筹码交给外部势力。党内部分人士讨论此举的影响,指出在当前舆论环境下,这种清晰表述需承担政治风险。社交平台上,许多用户对郑丽文的表态表示支持,认为这体现了国民党内仍有坚持原则的力量。 郑丽文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互动基础,反对任何分裂企图。她同时指出,国民党需改革内部结构,打破利益藩篱,推动年轻世代参与党务。夏瀛洲的背书增强了她的竞选声势,尤其在退伍军人团体中获得积极反馈。媒体分析显示,郑丽文的民调一度上升,领先郝龙斌等对手,但网络投票的代表性有限,仍需观察实际党籍支持度。她的观点虽认可文化血脉,但明确区分认同中国与接受统一的概念,避免被贴上激进标签。 国民党内部面临四大难题,包括党内分裂、青年流失、两岸定位和经济民生。郑丽文主张三大原则支持两岸和平,但不支持大幅增加防务支出,认为那会加重民众负担。她的竞选团队近期获得彰化县长王惠美的表态支持,后者赞赏郑丽文的改革勇气,认为这有助于国民党摆脱困境。 郑丽文的表态引发岛内广泛议论,一些观察者认为,这反映了国民党在时代变局中的身份困惑。她的“切割论”将认同中国与政治统一分开处理,试图平衡深蓝和浅蓝选民需求。党内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拉锯,成为选举焦点。郑丽文自宣布参选以来,以激进改革和对抗民进党为基调,吸引部分基层支持。她的背景从野百合学运起步,早年参与民主进步党活动,后因理念不合转入国民党。 2002年因党内处分退党,2005年加入国民党,担任发言人和文传会主委等职。郑丽文强调,国民党若被人头党员掌控,将丧失原有精神。她在辩论会上与其他候选人交锋,焦点在于两岸政策的分歧。张亚中主张更强硬的统一路线,而罗智强侧重经济合作。 郑丽文的中间路径,获得马英九嫡系的认可,认为她能带领国民党重振旗鼓。选举公报显示,各候选人政见多围绕党务改革和两岸和平,但郑丽文的明确身份表述,成为独树一帜的亮点。她的举动也面临“金主操盘”的质疑,但她通过公开澄清,维持竞选势头。
黄复兴传出振奋消息,10月3日党籍军系将办盛大活动力挺郑丽文,席开30桌,上将夏
【7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