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是成都力推的重要战略,并已收获成效,本就已经位列“中国工业15城”之列的成都,非常有希望把排名往上挪一挪。但从对打工人的友好度来看,发展迅猛的成都制造业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以优厚的薪酬条件吸纳更多的高端制造业人才,以及,让“成都啥子多,月薪3000多”的调侃销声匿迹。 成都制造业的就业基本盘 制造业是成都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截至2024年,成都制造业相关的重点产业链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较2023年净增3.7万人,同比增长1.8%。据称,7成以上的成都制造业企业增加或减员都在10人以内(对这个数据业界曾提出疑虑)。不过,增加和减员100人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分别为53家、91家,可见,部分成都制造业企业是存在人力方面的调整压力的。 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这5大产业是成都制造业新增就业的重要板块。工业互联网和集成电路的就业增长,受益于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虽然进入存量调整期,但仍有项目拓展带来了一定的岗位需求,人工智能和智能终端则是市场份额的增长带来了人力方面的需求。 结合上述重点产业领域的良好势头来看,成都制造业对就业市场的助力作用非常显著,工作岗位大幅增加,特别是高质量工作岗位保持了稳定增幅,产业升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迈上新台阶。 缺口依然存在,且有层级差异 四川全省的制造业人力处于紧缺状态,有着近1.3万人的缺口,作为省会城市和产业经济核心的成都也面临同样的难点,只不过成都的缺口集中在中高端领域。从近两年的成都就业市场来看,航空工程、电子工程、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人才非常抢手,既懂制造业工艺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成都制造业领域迫切需要足量的成熟型、高学历人才,但又给不出极具吸引力的高薪。制造业的高端人才在任何一座重点城市都是被争抢的对象,而成都的50万年薪、百万年薪岗位数量,不说和一线城市相比,在新一线城市里也是排名靠后。同样的岗位要求,东南沿海和京津冀开出的薪资至少高出20%-30%,相匹配的人才自然也会用脚投票。在这方面,重庆的排位都要高于成都。 薪资水平,成都已经尽力了 实际上,成都制造业的平均岗位薪酬,并不是所有重点城市里最不能打的。近4成的成都制造业正式岗位月薪在6K-10K区间,即年薪7万-12万,已经比成都的平均工资高出15%以上。但这样的薪酬水平只是在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竞争力,与三大都市圈、东南沿海的制造强市相比,差距明显。 并且,越是和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挂钩的制造业领域,成都的薪酬水平越发没有吸引力——新能源汽车、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等,都是如此。甚至于,制造业的基础操作岗位薪酬,起薪并不比部分服务业薪酬来得高,缺人有向下蔓延的趋势。 在高端制造人才争夺中不占优势,传统制造业的基础岗位也有阶段性缺人的可能,成都必须想法“放大招”,才能扭转这被动局面。 改变招工难和就业冷,成都需要做什么? 95后、00后整顿职场的风终究吹到了内陆城市成都。面对希望“干活时受尊重”,关心弹性工作制,甚至希望即时回报的新一代打工人,成都制造业企业似乎并没有完全做好心理、管理和物质上的全方面准备。薪资的性价比不高,只是暴露出来的浅层问题,相当部分的成都制造业企业未能给打工人提供理想的职业发展预期才是关键。 与之相反的是,成都同样发展迅速的服务业可能做得更好一些。 成都并非没有适合制造业高端人才充分发挥的舞台,成都制造业企业也在尝试拿出更多的诚意,成都目前最大的底牌是“宜居”,想要叠加“宜业”,想要讨新生代蓝领们的欢心,成都制造业上下都有很多功课要做。
咋感觉成都及成都周边远比重庆市区离周边要亮很多的,成都以后会加强建设成德眉资同城
【8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