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10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同时

军师 2025-10-02 21:05:31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10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同时发声,前者说控制了新居民点还炸了乌军无人机车队,后者称击退进攻并击落数十架俄无人机。 两边都在说自己赢了。这仗打了两年多,每天都是这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战场上的真相,可能躺在中间某个地方。 切尔诺贝利又断电了。就是那个1986年炸过的核电站。安全保护罩没电了,放射性物质可能漏出来。战争让曾经的伤痛之地再次陷入危险。 俄军说他们打了乌军100架无人机。乌军说他们打了俄军44架无人机。数字对不上,就像两个人讲完全不同的故事。 刷新闻时总碰到这种尴尬,左边刚刷到俄军发布的“无人机残骸堆积如山”的视频,右边立刻弹出乌军“防空系统精准拦截”的战报,连时间线都对得上,可数字差了一倍多。懂行的朋友说这叫“认知战”,跟真枪实弹的攻防一样重要。北约智库早总结过,这种半真半假的战报就是要搅乱视线——对自家民众是打气,对对手是施压,对外界则是制造判断迷雾。之前还有人把叙利亚战争的影像剪进俄乌战场视频,点赞量几十万,好多人根本分不清真假。 比起这些对不上的数字,更让人揪心的是切尔诺贝利的警报。那地方可不是普通电站,1986年的爆炸把4号反应堆变成了“死亡核心”,后来花15亿欧元建了个能扛100年的“铁布衫”安全保护罩,就是为了把放射性物质锁在里面。可现在这层保护罩没电了,乌克兰能源部说电压波动直接让安全系统停摆,而这一切源于俄军对能源设施的袭击。有人说IAEA之前说过乏燃料池能自己散热,可那是短期应急,谁也不敢赌长期断电的风险——池子里2万个乏燃料组件,一旦冷却失效,放射性云飘起来,可不管是俄乌边境还是欧洲腹地,风都不会挑着吹。 这两年多里,这种“各说各话”的戏码演了无数次。扎波罗热核电站10次断电,乌军说是俄军炮击,俄军说是乌军挑衅,到最后没人关心是谁干的,只知道那里的柴油发电机已经超期运转了7天,设计时根本不是用来长期撑场面的。就像之前哈尔科夫前线,双方士兵还曾默契停火收割向日葵,转头就又在战报里宣称“控制关键区域”。战场的静默期从来不是和平信号,反倒成了信息战的最佳舞台。 最讽刺的是,不管战报里的数字多亮眼,都掩盖不了最实在的代价。俄军说损失的苏-34战机远没乌军宣称的多,可每架战机背后都是两条逝去的生命;乌军说击退了多少次进攻,可切尔诺贝利周边的居民早就带着孩子逃离了家园。那些被反复炒作的“胜利”,在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和辐射检测仪的跳动数值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我们隔着屏幕算着无人机数字的时候,切尔诺贝利的技术人员正盯着电力恢复进度,扎波罗热的工程师在给发电机补充燃料。他们不管战报里谁赢了,只知道核安全这根弦断不得。信息战或许能制造一时的舆论优势,但战争的真实代价,从来都写在土地和人的命运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