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王千源开了一家饭馆,李乃文和赵春阳去吃饭,吃完后,赵春阳擦擦嘴就走,李乃文问:“你不给钱吗?” 赵春阳回头冲王千源挤了挤眼:“给啥钱?自家兄弟开的店,还能要我钱?” 1997年,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王千源在北京开了一家小饭馆,这成了他表演事业起点前的一段特殊经历。 当时他与李乃文、赵春阳都是中戏93级表演系的同窗好友,这家饭馆不仅成为他们维系感情的场所,更见证了一段特殊时期里年轻人之间真挚而又略显“无奈”的情谊。 王千源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月薪仅300元,难以维持生计,为了改变处境,他向同学借了两万元,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以烤肉为主的饭馆。 选址在南锣鼓巷,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公园、景区和剧院,同学们也常来附近排练,可谓占了地利人和。 饭馆开张后,果然吸引了不少熟人光顾,李乃文和赵春阳是最常来的客人,但他们俩的付款方式却令人啼笑皆非。 赵春阳每次吃完饭擦擦嘴就走,从不付钱,还理直气壮地说给啥钱?要啥钱呐!;而李乃文则稍微“客气”些,不管吃多少,每次都只给十元钱,还得了个“李十块”的绰号。 虽然这两位同学在饭钱上颇为“吝啬”,但他们也确实以其他方式给予了王千源帮助。 赵春阳经常在店里帮忙切菜、采购食材,有时后厨忙不过来,他一个中午只能吃完一碗饭;李乃文则帮忙宣传,告诉别人这家饭馆味道好。 这种看似不公平的交往方式,其实建立在深厚的同窗情谊之上,只有真正要好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小节。 王千源对这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得十分包容,他理解大家刚毕业都不宽裕,自己也并非完全为了赚钱才开饭馆,更多的是给自己找点事做,补贴生活费用,这种包容和理解,体现了93级中戏学生之间深厚的同学情谊。 遗憾的是,这家饭馆最终没能经营下去,有人说是因为赵春阳和李乃文这样的“白吃”客人太多,导致饭馆亏损严重。 但事实上,这可能更多是由于王千源缺乏经商经验,加上当时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所致。 这段开饭馆的经历虽然以失败告终,却成为王千源艺术道路上宝贵的人生积累,后来他重返演艺圈,从儿童艺术剧院做起,逐渐成长为实力派演员。 而那些曾经“蹭吃蹭喝”的同学们,如李乃文、赵春阳等,也都在演艺圈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回望这段往事,不禁让人感慨青春岁月的纯粹与真实,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年轻人之间的情谊可以超越金钱的衡量。 赵春阳的“不给”和李乃文的“十块”,背后其实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与信任,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持着正在创业路上的同窗好友。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吃饭付钱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青春、友情和成长的记忆,见证了那个时代年轻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和共同成长的历程。 参考资料:海报新闻《明星最爱干的副业,集体倒闭》
1997年,王千源开了一家饭馆,李乃文和赵春阳去吃饭,吃完后,赵春阳擦擦嘴就走
蛋总扯个事
2025-10-02 10:41: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