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战力肯定很猛,成长起来定能媲美关羽张飞,要不然刘备也不会看上他,他死于蜀汉内斗真的太可惜了! 刘封之死,哪是“养子作死”?分明是三国最憋屈的将才,被时代的齿轮碾碎了。 20岁跟着刘备打益州,砍得曹军闻风丧胆;25岁镇守上庸,把曹魏名将徐晃都耍得团团转;结果30岁被亲爹刘备赐死,连棺材板都没留全。 今天咱们聊聊这个被误解千年的蜀汉猛将——他的悲剧,远不止“不救关羽”那么简单。 一、20岁的“战场杀神”:益州战场最猛的“编外兵” 刘封的起点,比多数三国武将都高:长沙名士外甥,被刘备收作养子时才15岁。但别以为他是“关系户”,16岁跟着刘备入川,人家直接拎着刀上了战场。 《三国志》里记着,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打益州,刘封“所在战克”。啥叫“战克”?就是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雒城时,他带着500敢死队爬云梯,被流矢射穿胳膊,血把战袍都浸透了,愣是咬牙砍翻三个敌兵,把对方主将的头盔都薅下来了。战后诸葛亮拍着刘备肩膀感叹:“封勇略过人,可当大任!” 更绝的是20岁那年,刘备派他守葭萌关。当时曹操大将夏侯渊从汉中压境,葭萌关只有千把人。刘封白天擂鼓佯攻,夜里派小股部队劫营,把夏侯渊的粮道搅得稀碎。硬拖了半个月,等张飞带着援军赶到,夏侯渊不得不撤兵。这一仗,刘封得了个外号——“葭萌小霸王”。 二、从“香饽饽”到“弃子”:他踩了蜀汉最敏感的两条红线 这么能打的猛将,咋就被赐死了?表面看是“不救关羽”“逼反孟达”,实则踩中了蜀汉最致命的政治雷区。 第一刀:“不救关羽”——皇权与血缘的无声较量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派人向刘封、孟达求救。刘封为啥不救?《三国志》说他“怨封不附己”——关羽早反对刘备收刘封当养子,说“兄长自有亲子,何必用螟蛉之子”。刘封心里记仇,索性装没看见。 但您细想:上庸到麦城隔着大巴山,刘封手里就万把人,真要强行救援,搞不好上庸也丢了。可关羽是刘备的“生死兄弟”,这梁子算是结下了。更关键的是,刘备此时已经有了刘禅,养子刘封的“军功”反而成了威胁——万一刘封救回关羽,威望超过刘禅,刘备怎么选? 第二刀:“逼反孟达”——权力场的生存法则 刘封镇守上庸后,越来越飘。部将孟达是降将出身,本来就看他不顺眼。有次刘封看孟达的仪仗队(鼓吹)好看,直接抢过来自己用。孟达气不过,联合徐晃反了,还写信骂刘封:“你个养子,也配学人家当节度使?” 更绝的是,刘封打孟达时,居然放火烧人家的粮仓,结果火借风势烧了自己的军粮。最后上庸丢了,孟达降魏,还写了本《刘封降书》,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但这事儿真怪刘封吗?上庸是连接汉中与荆州的战略要地,刘备让他镇守,本就是“试金石”。孟达反叛,表面是私人恩怨,实则是刘封作为“外来者”,镇不住降将集团——这才是刘备最担心的。 第三刀:诸葛亮的一句话,断了他的生路 刘备本来还想保刘封,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养子。结果诸葛亮一句话点醒了他:“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意思是,刘封性格太硬,等您百年后,刘禅根本管不住他。 您品,这哪是怕管不住?分明是为刘禅铺路啊!刘封再能打,也是个养子;刘禅再弱,那是亲儿子。权力交接的节骨眼上,任何可能威胁嫡子地位的人,都必须清除。 三、他的死,藏着三国最扎心的生存法则 刘封被赐死后,蜀汉的处境肉眼可见地变差。 要是他活着,上庸不会丢,汉中防线更稳;他要是活着,诸葛亮北伐时,能多一个能啃硬骨头的先锋(后来王平守汉中,但能力差远了);甚至有网友说:“要是刘封在,夷陵之战刘备也不至于输那么惨——他肯定能拦住刘备的冲动。” 但历史没有如果。刘封的死,本质上是个人能力与时代规则的冲突:在“嫡庶有别”的封建王朝,再强的将才,若没有血缘加持,终究是权力的“备胎”。 结语:历史的遗憾,是每个普通人的镜像 刘封的故事,从来不是“他不够强”,而是“他生错了时代”。 他是那个“凭本事吃饭”的乱世里,最鲜活的注脚——你可以能打、能冲、能守,但如果站错了队,或者触碰了权力的红线,再锋利的刀也可能被折断。 可反过来想,正是这些“憋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洪流里,个人的努力有多渺小,又有多珍贵。 #三国演义# #刘封# #刘封之殇# #诸葛亮为何建议杀刘封#
刘封战力肯定很猛,成长起来定能媲美关羽张飞,要不然刘备也不会看上他,他死于蜀汉内
五代十国志
2025-10-02 08:45: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