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点名对我们进行批评!在王毅外长与朝鲜外长举行会晤之后,9月29日,德国之声刊文声称,中朝的外交,这意味着反美联盟深化。德媒表示,中朝两国同意深化双边关系,宣示要反对霸权主义,这是针对美国的又一次批评。中国和朝鲜两国与美方在不同层面上各自存在对抗关系。中美之间在科技、经贸方面竞争,朝鲜则因核武问题与美国立场分歧。 2025年9月28日,王毅与崔善姬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次互动紧随9月初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旨在落实共识,推动双边合作。双方强调中朝作为邻邦,要在经贸和文化领域加强协作,崔善姬转达了金正恩对中方的口信,王毅回应中方愿携手维护地区稳定。会谈中,他们讨论了当前国际形势,同意在各自领域开展更多联合行动,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行为。这次声明的基调,明显指向全球单边压力,特别是美国在亚太的布局。德国之声次日刊文,将其解读为中朝联合阵线对抗华盛顿的信号,指出声明中“霸权主义”一词直指美国政策。文章援引美联社和法新社观点,称这种深化让美方战略更被动,尤其在中朝各自与美对抗的背景下。中国在科技出口和贸易壁垒上频频摩擦,朝鲜则因导弹和核开发计划,与美国立场长期对立。德媒认为,这对华盛顿不是好兆头,会加剧地缘紧张。 崔善姬访华从27日开始,到30日结束,这是她就任外相以来首次单独访京,会谈内容覆盖了边境贸易恢复和基础设施项目。双方同意通过定期机制解决供应链问题,推动农业和医疗领域的援助合作。王毅提到,上半年中朝贸易额已回升到疫情前水平,建议扩展到青年交流和在线研讨会。崔善姬回应,朝鲜希望获得技术培训支持,提升本地产能。这次会晤的正式程度高,选择国宾馆作为地点,也显示出两国重视程度。德国之声报道捕捉到这些元素,但将其框定为对抗叙事,忽略了中朝强调的互利重点。文章中,美联社部分引用华盛顿官员担忧,称这种互动可能影响半岛无核化进程。法新社观察到,声明语气强化了中朝伙伴关系,却未提和平意图。德媒通过这些,构建出联盟形成的图景,暗示美国需警惕亚太多边合作中的变数。实际上,中朝外交基于历史纽带,属于正常国家交往,不寻求对抗,但拒绝外部霸凌。 这次会谈还涉及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活动,崔善姬访华可能包括协调中方出席事宜。阅兵准备已启动,平壤方面希望北京派外交团队观礼,以示重视。王毅表示支持,并愿通过联合工作组评估进展。德国之声文章提到这一背景,称它让合作更紧密,潜在影响美国在韩国的盟友关系。德媒的视角反映出西方对中朝互动的敏感,中美竞争从经贸延伸到科技领域,美国的关税和出口管制已成常态。朝鲜核问题则让美朝分歧根深蒂固,多次谈判无果。会谈声明虽简短,但释放出中朝要共同抵制压力的信号,这在亚太背景下,容易被解读为针对性动作。德媒不以为然,认为这有意瞄准美国,却忽略了各国面对霸凌时的自卫权利。比如,美国的关税政策已让多国叫苦,中朝合作只是正常回应。
赵立坚重回外交活动,释放什么信号?9月28日王毅外长会见朝鲜外相崔善姬的会场
【12评论】【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