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把男人

依秋聊趣 2025-09-30 17:50:56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想找个靠谱男人比登天还难。街上几乎见不到年轻男人的影子,女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硬着头皮撑下去。 乌克兰这场持续了好几年的战争,实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战火和废墟,真正让人揪心的是许多乌克兰女性如今面对的种种困境。 现在乌克兰的性别失衡有多离谱?战前的乌克兰其实在年轻人群体里还是男多女少,2021年的数据显示18到38岁都是男性略多于女性,性别比还算均衡。可这场打了1200多天的战争,现在乌克兰女性占比已经冲到54%,男性只剩46%,300多万的性别差比战前翻了好几倍。 更要命的是,这缺失的男性几乎全是年轻人,乌克兰军方说得好,九轮动员下来,25到60岁的男性损耗得相当严重,以前街头随处可见的年轻小伙子,现在成了比奢侈品还稀罕的存在。 这种失衡直接砸在了婚恋市场上,以前乌克兰姑娘挑对象还能看眼缘讲条件,现在想找个适龄健康的男性都得靠“碰运气”。基辅当地的相亲网站数据早就没法看了,女性用户数量是男性的3.7倍,就算放宽到45岁以上,能匹配的男性也寥寥无几。 利沃夫有个28岁的小学老师,战争前谈过一个工程师男友,2023年男友上前线后再也没回来,她去年在婚恋网站挂了半年资料,收到的消息不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就是身有残疾的退伍兵,后来干脆关了账号,自嘲“这辈子可能只能和学生们过了”。 更现实的是,不少女性为了生存只能降低标准,西部城市有个NGO做过调查,2024年跨省联姻的女性里,有42%的人配偶年龄比自己大15岁以上,还有18%选择了带着孩子的丧偶男性,不是不挑,是实在没得挑。 家庭的重担更是全压在了女人肩上,以前家里换个灯泡修个水管都得等男人动手,现在女性不仅要当妈还要当爹,里里外外一把抓。 第聂伯罗有个35岁的单亲妈妈,丈夫2022年在赫尔松牺牲,家里有两个老人三个孩子,她白天在面包房烤面包,晚上还要去超市当收银员,一天睡不到五个小时,去年冬天水管冻裂,她踩着梯子修了三个小时,下来的时候腿都在抖,可第二天照样得早起挣钱。 这种情况在乌克兰太普遍了,联合国人口基金统计,国内370万流离失所者里,80%都是女性带着孩子,她们既要照顾家人,又要想办法赚钱,以前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就有72%,现在更是接近饱和,连建筑工、卡车司机这些以前男性主导的行业,都随处可见女性的身影。 更揪心的是精神上的煎熬,世卫组织2024年10月的报告显示,46%的乌克兰居民都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性的比例更高,41%的人被焦虑和抑郁缠上,38%有神经系统疾病。 哈尔科夫有个29岁的护士,丈夫失踪快两年了,她既要在医院照顾伤员,回家还要管四岁的女儿,去年秋天差点跳河,后来被邻居救了下来,她说“不是怕累,是看不到头,家里连个能说说话的男人都没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要熬到什么时候”。 而且,这种精神压力还在代代传递,很多孩子长期见不到父亲,性格变得敏感孤僻,女性既要扛生活重担,还要疏导孩子的情绪,简直是被架在火上烤。 更长远的麻烦还在后头,生育率已经跌到了谷底,平均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比战前少了一半还多,毕竟连对象都难找,谁还敢轻易生孩子;人口老龄化也提前来了,现在五个人里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可能三分之一都是老人,到时候养老、医疗的压力全要压在这代女性身上。 以前泽连斯基还拿“乌克兰美女”当噱头,被骂性别歧视,现在没人再调侃这个了,大家都看得到,这些女性不是什么“国家标签”,是硬生生撑起半个国家的顶梁柱。 她们既要面对家里的柴米油盐,又要扛着社会重建的重担,还要忍受心里的空缺和煎熬,说白了,战争卷走的不仅是男性,更是她们正常生活的可能,至于将来怎么办,没人能给答案,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