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府宣布,9月24日菲律宾政府宣布可能延长大米进口禁令并考虑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 一斤稻谷卖不上一块三人民币,连成本都收不回,菲律宾数百万稻农正面临这样的窘境。更棘手的是,9 月刚开镰收割,国际低价大米还在不断涌入,眼看一年的辛苦要打水漂,这个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终于下定决心加码调控。 事情的转折出在 9 月 24 日,菲律宾政府放出消息,不仅要把刚实施没多久的 60 天进口禁令延长,还在琢磨把关税从 15% 提回到 35%。 要知道,去年为了平抑国内高达每公斤 5.2 元人民币的零售价,他们才特意调低了关税,短短一年政策大转弯,背后全是两难。 作为每年要进口近 480 万吨大米的国家,菲律宾的粮食自给率早就从十几年前的 91.6% 跌到了 69.7%,预计明年缺口会达到 350 万吨,到 2029 年更是可能突破 600 万吨。 耕地少、台风多,再加上人口增速快,本土大米根本不够吃,只能年年靠进口补缺口。 可今年偏偏赶上印度解除出口禁令,低价大米潮水般涌入国际市场,进口商趁机囤货压价,直接把本地稻谷价格砸到了成本线以下。 政策一出台,最先慌的是越南出口商。之前菲律宾每年要吃下越南 40% 的大米出口量,今年前七个月就买走了 28.3 亿美元的货,占越南大米出口总额的 42.6%。 现在订单突然卡住,堆在港口的大米只能转卖非洲,每吨要少赚 20 美元。泰国、柬埔寨这些周边国家也没闲着,柬埔寨农业部长刚在 9 月初特意邀请菲律宾同行参观农场,想趁机打开市场,这下也得重新盘算。 其实菲律宾政府自己也清楚这是权宜之计。农业部长劳雷尔早就说了,现在是在走钢丝,一边要保农民生计,一边怕市民买不起米。 他们也做了些配套动作,比如让国家粮食局高价收稻谷,还要建能存 80 万吨粮食的新仓库,但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行业人士直接戳破,进口商提前囤的货早就把仓库塞满了,60 天禁令根本拦不住低价米流通,反而可能让后续进口成本更高。 反观国际市场上,有个现象很有意思。越南出口商虽然丢了菲律宾的订单,却忙着跟中国、南非签新单,靠着市场多元化把影响降到了最低。 这背后其实是不同国家粮食战略的差异,像中国这样把粮食安全抓在自己手里的国家,既不用靠禁令救急,也不用看别人脸色,在国际粮价波动时总能稳稳当当。 现在大家都在等 10 月中旬的具体政策细则,毕竟禁令延多久、关税涨多少,不仅关乎菲律宾农民的收入,还牵着整个东南亚的米价走势。 有人担心政策反复会让进口商失去信任,以后再买米要付更高代价;也有人觉得,要是不趁这个机会改善农业基础,下次国际粮价波动还是会陷入同样的困境。 粮食安全从来不是靠临时政策能稳住的,长远来看,要么把本土农业搞上去,要么把供应链扎牢固。只是不知道这次调整,能给菲律宾农民争取到多少喘息时间?你觉得这种进口禁令真能帮到农民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菲律宾政府宣布,9月24日菲律宾政府宣布可能延长大米进口禁令并考虑提高关税,以保
小张的社会
2025-09-30 12:48:09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