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帮地方化债是“好生意”? 云南一央企85折收回欠款,当场计提6.4亿损失,直接触发监管警报。 地方债的“账单”,终于开始明着算了。 这不再是个例。 新规已出:上市公司化债损失只要超过净利润5%或3000万,就得立刻公告、专项审计,甚至开业绩说明会,想捂都捂不住。 想用资产抵债? “双评估、取低值”的铁律堵死了高估资产冲抵亏损的口子。 更关键的是,拿不到省级财政的“债务重组批复”,这笔巨亏在税前都不能全额扣除,等于企业自己硬扛。 过去应收账款是“账上富贵”,现在打折回收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这轮地方化债,你认为是风险出清,还是利润转移?
一个数字,戳破了美元最后的体面:美国财政部确认,2025财年需支付的国债利息(1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