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说他们握着6个筹码,可以在谈判中威胁中国。分别是大飞机重型发动机,大飞机零部件,部分化学品,塑胶,硅材料,还有在美国融资上市的门槛。 清单里唯一看起来能拿得出手的筹码,是大飞机的重型发动机。大家都清楚,美国在这一领域确实有优势,我们的国产大飞机在发动机上还需要追赶。 但现实情况是,民航市场并不是只能靠美国一家,欧洲的空客一直是我们长期合作的重要伙伴。换句话说,发动机当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即便被卡住,我们也不会因此停摆,这张所谓的王牌,更多是看起来吓人,实际很难成为制胜的武器。 至于其余几张牌,内容包括一些飞机零部件、特殊化学品、硅材料和塑胶制品。财长把这些东西列入清单,似乎在强调它们有多么关键。 但真正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些产品大部分不是没有替代,而是市场规模小,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直更倾向于直接采购。 这并不说明我们做不了,而是因为过去这样做更便宜更划算。如果未来有人真的动手卡住,那反而只会刺激我们加快研发和生产。 凭借中国完整的产业能力,要啃下这些环节并不需要很久。过去很多技术就是在外部压力之下才被迅速突破的。 在一场真正的谈判里,最有力的底牌往往要藏到最后,等到关键时刻再打出来,而不是提前公布给全世界看。按照常理,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中国有更多时间做准备,而不是形成威慑。 真正的答案大概不在谈判桌上,而在另一个舞台。对美国来说,摆出这张清单更像是一场表演。 它首先是说给国内民众听的,展示政府有足够的手段能遏制中国,同时塑造一种“我们依然掌控大局”的政治效果。 另外,也是说给盟友们看的。毕竟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美国的许多盟友对前景并不踏实,他们需要美国不断释放信号来稳住人心。 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场表演反而带来了另一种“收获”。这份被公开的所谓清单,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在产业链上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标注得很清楚。 从发动机到新材料,它的确指出了未来我们必须补齐的短板。这相当于别人无意间帮我们画出了一份任务表,提醒我们要从过去的市场化选择,转向更加主动的战略搭建,这样才能把关键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虽然美国财长喊得很响,但实际上这六张牌并没有造成多大威胁。反过来说,它们甚至在催促我们更加重视自主能力,把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部的动力。 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场恐吓,而更像是一声提醒:真正的安全,最终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记者在中国生活31年的发问,戳中了谁的“双标”?美
【59评论】【70点赞】